安禄山

作者: 佘克宁 | 来源:发表于2018-08-01 20:30 被阅读31次

安禄山

安史之乱,是唐代国运的分水岭。安禄山造反,是玄宗天宝年间的重大事件,也是影响唐代中后期藩镇格局的重要因素。

安禄山是胡人,后世认为,唐室重用胡将,是安史之乱的重要原因。民国的陈寅恪认为:“河朔地区在唐代,是胡汉混居的地区,是汉族深度胡化的区域。”唐代文武官员的体制是,中央文职官员基本来自科举取士,而边境及军事藩镇的武职将领,因胡人之善战及熟悉胡人习性,基本以胡将为主。胡将安禄山治理深度胡化的军事藩镇,是唐代特殊体制下的必然选择。

安史之乱的灾难性后果,玄宗对安禄山的过度信任难辞其咎。但玄宗绝非昏庸君主,玄宗大量使用胡将,由胡将分别治理各个军事藩镇,事实上也有利于胡将之间相互抗衡与制约。玄宗唯独对安禄山给予特殊照顾与信任,与唐室混乱无序的皇位继承有关。

唐代自太宗发动玄武门事变后,历代唐室的皇位继承,均充斥暴力与权谋,混乱与无序,是唐室皇位继承的显著特征。玄宗对安禄山的“过度信任”,是将安禄山视为私人班底,视为皇权的外部军事支持,视为足以制约太子提前篡位的保护力量。玄宗不是安禄山叛乱的始作俑者,安史式的叛乱,是大一统国家永远无法解开的死结。

安禄山是胡人,是安史之乱的主角。后世将安禄山及安史之乱的根源,归咎为“太宗制定胡将政策,玄宗重用信任胡将”。
教科书上将蛮夷入侵的东晋南北朝时代,称为民族融合的时代,将鲜卑成为华夏主人后的文明化,称为北魏汉化。蛮夷成功入侵后的文明化,就是隋唐时代的前世。民族融合后的北魏汉化,就是隋唐统治阶层的前世。

武帝刘彻使用胡人胡将,是提升军队战斗力的举措,与政权属性无关。李世民与李隆基使用胡人胡将,是提高军队战斗力的举措,更是政权属性的要求。

隋唐具有“世界帝国”的特征,本质是汉胡联盟。关陇军人集团为核心的统治阶层的利益本位,对于关东汉将与胡将的使用,一视同仁,对于关东汉将与胡将的潜在威胁,也一视同仁。

如果是汉将郭子仪制造内战,结论似乎应该改为“太宗制定汉将政策,玄宗重用信任汉将”。
“杨国忠推波助澜,玄宗姑息绥靖,安禄山反唐”,是安史之乱的结论性叙事逻辑。

安禄山范阳兵变,以“清君侧”为旗帜,掩饰造反行径,事实毋容置疑。

玄宗姑息绥靖,是否确实如此,则有待揭开事实真相。玄宗并非不知胡将与开边两者结合的危险性,但太宗世民开国时就制定与实施的国策,至玄宗朝时,进行改变与调整的难度非常之大。在制度制约的困局下,玄宗唯有以个人行为,延缓事件的恶化及爆发时间。无数次公开表现“信任”,是为了减少安禄山的敌意,无数次公开表示“授权”,则是为了迷惑安禄山的判断。玄宗并不昏庸。

杨国忠推波助澜,逼反安禄山?也与事实不符。安禄山式的军人,对于长安政府任何形式的“征召”,本能的恐惧会理解为是一次次的“诱捕与诱杀”。如偶尔不接受“征召”,长安政府包括杨国忠首长,唯一的理解以及向玄宗汇报的内容,只能是安禄山存在“反心与反意”。安禄山,不是被杨国忠逼反,是被大环境下的“格局”逼反。

安禄山之乱,与唐室的格局设计有关,具有必然性。

以格局与路径的视角看待,假如安禄山不反,盛唐唯一的结局也无非是回到隋杨广的时代,之前的路径,继续循环,回归隋唐之际的更大战乱。唐代发展到开元年间,各项经济指标到达顶峰,达到隋杨广时代的水平。宋之前的朝代,当国家人口达到5000万人时,或许是超过国家承载能力,任何朝代都不可避免卷入战乱。

而如果选择在盛极之世“无为而治”,是否就不会天下大乱?问题在于,在以农业、农业人口为主体的时代,富余的粮食、富余的劳动力、富余的资金,没有办法与途径系统转移到工业、服务业、第三产业。两汉,这种富余是以被地方豪强占有的形式被“消化”。而在已经铲除地方豪强的隋唐社会,上述“富余”,例如基层农村大量解决温饱、无所事事的青壮年,杨广只能以国家名义进行利用,修运河、发动高丽战争、修宫殿等,给多余的“富余”提供通道,变多余有害的富余为国家之利。

相关文章

  • 安禄山

    安禄山 安史之乱,是唐代国运的分水岭。安禄山造反,是玄宗天宝年间的重大事件,也是影响唐代中后期藩镇格局的重要因素。...

  • 安禄山

    安禄山(703年—757年),营州(今辽宁朝阳)人,本姓康,名轧荦山。其父可能是康姓胡人,母阿史德氏是个突厥族巫婆...

  • 安禄山

    就在大家翘首以盼的在等着那大唐的皇帝和那所谓的使臣的到来的时候············ 她便已悄悄将那些;‘礼物’...

  • 中国历史 隋唐五代2021/9/11(132~133)

    颜杲卿骂贼完忠 颜杲卿本来是安禄山的手下,安禄山发动叛乱之后,他就招募士兵准备反抗,但是安禄山的军队来的...

  • 安禄山造反一年就死了,为何安史之乱却还是打了八年?

    安禄山的叛乱被称为“安史之乱”自然不是只有安禄山一人,真实领导叛乱的有安禄山、安庆绪父子和史思明、史朝义父子。 安...

  • [历史故事]中原魂——3、安禄山真的反了

    3、安禄山真的反了 天宝十四年,河北、平卢、卢州三镇节度使安禄山造反。安禄山是胡人,也就是当时北方的少数民族。他生...

  • 梅萼晚留香۞▏第二十七章 表请献马

    自此,玄宗于安禄山欲反之事始惊疑不定。四月,朝廷遣使至范阳,安禄山称病不见。杨国忠闻之大怒,奏请玄宗查探安禄山位于...

  • 安禄山作诗

    受中原文化熏陶,安禄山此人也喜欢写诗,他曾写了一首诗,名为《樱桃》。 “樱桃一篮子,半青一半黄。一半寄怀王,一半寄...

  • 安禄山之死

    唐代经历唐太宗“贞观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武则天的“治宏贞观,政启开元”及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后成为了一个国...

  • 关于安禄山的一切

    关于安禄山的一切 一 安禄山身残志坚,作为一个胖子不但没有自暴自弃,反而努力奋斗成为将军。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安禄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exd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