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决意生活在树上,首先他要做的,是挑一颗好树。
那最好是一颗大树,粗壮,并有足够强大宽阔的树杈可以散步和睡觉。
那最好又是一颗丰产的果树,周围还邻着一些别的果树,方便你象人猿泰山那样荡来荡去摘果子吃。
树下面,最好养一条爱吃屎的狗。
这点尤其重要,其实冬天还好,但一到夏天,你从树上空投的屎会迅速发酵,臭到你不能睡觉。
哲学如果用于讨论我们如何从哲学的思想中找到更好的生活方式,那么,没有比这更艰难的事了。
人可以在没有信仰的世界里不问意义地活着,却绝不可能仅凭着信仰,不顾一切地追求人生意义。
毛姆的小说中,拉里便是一个不顾一切追求人生意义的人,但他有每年三千美元支持着他晃膀子。
大多数中国的年轻人不适合过早地接触哲学,因哲学使人不断思考我应当过怎样的生活。
即便思考有了答案,可怜的是,中国人没得选。
你能象拉里一样,对好朋友的公司发出的年薪一百万的邀请嗤之以鼻,而选择下煤矿体验一下挖掘工的生活?
我喜欢的哲学家有许多,但我喜欢的哲学家的生活方式是斯宾诺莎式的。
身体在磨着镜子,思想却翱翔于形而上学的天堂。
至于生活在树上,可能只是一种逃避的方式罢了。
大隐隐于树?
那么我依然奉劝一句,你得选颗好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