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中秋节,我隐约感到了些许的不同。
![](https://img.haomeiwen.com/i3017563/47afdc743fc529be.jpg)
逛了几家商场,很多商家已经撤退,商场用升级中敬请期待来替换尴尬;
路过一条街道,关着门“旺铺转让”类的广告比比皆是;
写字楼里,很多企业开始搬家;
新闻里,很多企业在疯狂的裁员........
这些表象,说明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很多公司关门了,冬天的真的来了。
为此,我开始联想,这些老板应该都参加过各种各样的培训吧,这个时候那些个培训机构的作用呢?
于是,有了今天这个话题,您参加培训的学费赚回来了吗?
一、那些年你参加过的培训
1、各种“高峰论坛”。会请来一堆名人捧场,看似是一个主题,其实大家各自说各自,每人讲几分钟。有的门票高达数千元;
2、专题讲座。围绕一个主题,讲6-8个小时,会场动不动1000人,讲座空隙就要吆喝卖书卖光盘卖课程。
3、内训。企业组织围绕发生的问题,请一个讲师进入企业讲讲课,做做训练,是为内训;
4、XBA。打着各类大学的旗号,用各种BA的噱头招生,其实除了开学和毕业在大学外,其余的讲师、课程和那个大学没有半毛钱的关系。这是一个不错的生意!这种培训最大好处是我们以为很系统,且价格还不菲;
5、各类专项培训。围绕营销、HR、财务、股改等一个话题,持续的开展培训。
6、各类在线培训。最大的优势是便宜。
7……...
二、为什么培训无数次,当年那些老问题依然涛声依旧
1、参加了若干的培训,真正有有效的培训不多;
2、听课只是信息的传达,理念的启发。本质还是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差价;
3、很多讲课的“专家”自己设么都没有干过,更多的时候是知识的搬运工;
4、集中听听课,听完就忘记了,不能解决问题是正常的。听老师讲课,就能解决问题的人是极少数“好学生”。况且,更多的时候听课是为了自我安慰;
5、解决问题也是有套路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这个套路才有出路!
三、真正理想的培训长什么样?
一句话,好的培训,解决问题;
一个判断,以后各种公开课都会免费,因为他们不解决问题;
真正解决问题的,是项目咨询,但一般企业是没有请咨询顾问的实力的。如华为公司请IBM的咨询费高达数百亿,才有今天的成就。
今年找到了一个不错的样本,就是张有为老师的电商培训,做个分析。
10%的鸡汤+30%的方法+40%的工具+20%的指导=牛逼的培训体系。
1、鸡汤解决动力和坚持的问题
人们反对鸡汤,因为那些鸡汤不痛不痒,而且被一些没有结果的无能之辈在那里传颂。鸡汤太多会营养过剩!
如果是一个有结果的人,适度的灌输一点心灵鸡汤,效果是不错的。
比如上完张有为老师的课后,几乎人人都会写文章,都会开博客。这其实与张老师上课的鼓励有关。如果没有鸡汤的浸润,会感觉枯燥无味。
鸡汤犹如微量元素,不能没有,但多了也会有问题。
2、方法解决原理、策略、流程的问题
能当老板的,都是能讲道理的,但多数是缺方法的。方法多的人,在行业内很容易成为佼佼者的。
原理很重要,没有原理,人们经常会有疑问,有疑问就会降低沟通效率;比如内容营销的原理,就是建立信任,做客户的信任代理。铁杆粉丝就是无条件信任的产物!
策略是解决如何少走弯路而达成目标的问题,链接战略与执行的桥梁,即为策略。
流程解决工序和标准的问题,从而保证品质。
3、工具解决操作与落地的问题
无论什么策略,都需要通过工具来实现;
飞机、汽车、网络、媒体等都是工具。
我在拟定个人的计划的时候,一定要依赖工具的;
工具最好琳琅满目,讲透用熟。
熟能生巧、巧能生精,10000小时理论,讲的都是对工具的驾驭。
很多培训机构对这个很不屑,其实是他们不会。
每个人都需要从一堆工具中寻找几种适合自己使用的,争取用到炉火纯青。
4、指导解决可持续的问题
一个好的培训,一定要有贴心的指导。
指导的首先是可以动态了解学员的问题,可以对症下药;
第二是营造氛围。很多时候独行很痛苦,但是有一群人来努力,就觉得很有味道。如没问写头条文章这事!
第三是可以搜集更多的客户信息。可以推出更多的衍生产品与服务。
每个参加培训的人其实都是一个资源宝库,能当老板的特别是能当5年以上的老板的基本都是有几把刷子的人,把他们背后的资源嫁接起来,很容易做成大事。
听说中秋季节,天宫2号发射成功,全国人民都很亢奋,虽然与我们无关!
中秋节以后,可能又要考虑明年的培训计划和学习计划了,不妨考虑这几个要素。
公开课,无论怎么听,除了激动和感动,遇到问题是无法动的;
换个思路,去游学,带着问题,看着看着,游着游着或许就学会了。
杜平
2016.9.15 重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