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早课,谦奉老师首先分享了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姑且称之为“画画的故事”,主题是“学习的原动力与外来赞美的两种结果”。
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是:有两个学习画画的孩子,其中一个孩子画的每一张画,不管画得好还是差,他的妈妈都把它们贴在墙上,所有到他们家的人都对这些画赞不绝口,3年后这个孩子竟然开办了个人画展,一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而另一个孩子,不管他画得好还是差,他所有的画都被妈妈放在一个竹筐里,三年后这个孩子仍在埋头画画,他永远有一张没有画完的画。
三十年后,第一个孩子沦为一个平庸的人,而第二个孩子持续坚持画画,终于成为一个远近闻名的大画家。
这个故事不禁让我们反思在孩子身上究竟运用了多少急功近利的手段?这些手段是拔苗助长还是顺势而为?如果孩子原本不具备内在的学习动力,家长运用这些赞美的手段可以帮助孩子获得吗?
把来自外界的赞美作为学习动力,这种方式能够持久吗?当外来赞美消失之后,孩子还有继续学习的兴趣吗?
家长采用赞美的方式来帮助孩子学习。这里其实隐含了一种“逻辑”,那就是我们认为赞美可以让孩子越来越喜欢学习,即便现在不喜欢,将来总有一天也会喜欢的。可是,这样的帮助需要持续多久呢?家长能够帮助孩子一辈子吗?
最近,子豪的学习劲头明显出现了疲软现象。由此我想,这两年以来,孩子的成绩一直很好,也确实得到了很多赞美,这些赞美来自于同学及其家长,也有亲戚朋友。仔细想想,这些赞美能够给予子豪持续学习的动力吗?
恐怕不能。
反观子豪学习画画,我们从未提过任何要求或者目标之类的,纯粹是任其自由发展。可是,他最近画画的劲头十足,一有机会就画画,有一种停不下来的节奏,还经常说,自己最喜欢的是画画。
家长最重要的职责是帮助孩子发现自己,帮助孩子成为自己,这话说来容易,却需要家长具有很高的智慧才有可能做到。除了“无为而为”,恐怕没有更好的“手段”了。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