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前,是最黑暗的时候。连续两天新增确诊病例的大幅上升,让刚刚看到下楼希望的人们,再度被失望、悲观的情绪所笼罩。我也不例外。原本以为明天才会出现好转的数据,竟然提前光临。昨天新增193例,不仅比前天下降65%以上,比最低的2月27日都下降了38个百分点。给大家带来意外的惊喜。
更加神奇的是,当数据推送到手机的时候,一缕明亮的阳光,竟然穿透阴沉多日的天空,给武汉带来了春天的气息。尽管短暂,却生机无限。这是否预示处在胶着状态的武汉保卫战,其主动权已牢牢把握在我们的手中,胜利的曙光已经到来,下楼的日子也不再遥远呢。
三天前,面对“中医李跃华救治新冠肺炎3000例,3天见效,无一死亡”的文字,我在日记中寄希望记者能告诉我们真实的疗效,别再让大家猜、猜、猜。
记者的文字没看到,一则湖北省卫生计生委综合监管局《关于对李跃华、张胜兵治疗新冠肺炎等相关情况的调查报告》在网上出现,报告认定李跃华非法行医,建议责成属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依法严肃查处。此消息一出,再次引起网络热议。只是他究竟有没有治好过患者,尤其是是否真的那么神奇,大家还是雾水一头。
我一贯遵循没有准确的一手信息,就不发表意见的原则,甘愿长期做吃瓜群众。没想到我将文件转发到群里后,李跃华的一位“拥戴”者,情激之下觉得我是否定李跃华的,将我当成了“进攻”的靶子,发出了一连串的质疑,让我一头雾水。
他认为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的中医都没有资格,因为治愈过许多的患者,靠患者的口碑做广告,造福于一方群众。
我不懂医术,无论中医、西医,我都是尊重、甚至是仰视的。在我的认知世界里,有证固原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疗效。就在三个月前,我就因朋友介绍,去向一位80多岁的无证老中医求过医,因为朋友腰椎疼痛的毛病,按照老先生的药方吃了一个疗程后不疼了,我便请朋友带我去求医。
求医时有一位“病友”告诉我们:十年前他曾找老中医看过病,治愈过。这次需要求医,首先便想到了他,只是多年没有联系,不知老中医是否健在。让他惊喜的是电话通了,不仅健在,而且还在行医,他成了“回头客”。
遗憾的是我没有朋友幸运。才吃两周的药,老中医病了,在中断一周后,又连续吃了两周,老先生因病情加重不能继续坐诊。尽管他已不能“望、闻、问、切”,我还是坚持按照他的药方吃了两周。即使是这样,离老中医所说的一疗程还有四周时间。原以为节后能完成疗程,再检验效果的,谁知道“封城”了,只能不了了之。
也许有人会问,你吃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效果怎么样?我还真有点回答不上来。说好了似乎违心,还是有些不舒服、甚至痛感,但这种痛感,似乎与治疗前又有区别,只能回答遗憾。至于老中医的近况,由于被“圈养”的原因,不方便打听,也不敢去打听。
我对报告单位还是犯迷糊。政府机构已经改革,卫生计生委(过去简称卫计委)已撤,原主要职能也已划转到卫健委。为什么还有卫生计生委综合监督局?原谅我的孤陋寡闻。
尽管通告中没有就李医治的效果进行描述,被一些人称作报告的败笔,也真给我们认识这个李医生带来了困境,但网络也有文章披露李的治疗没有效果,他自称治好的人还在医院接受治疗。看来这其中的水真的太深,宅在家里不仅弄不明白,还容易被带进坑里。
回到故乡的妹妹,知道我已经月余不知鱼滋味,特意将妹夫去鱼鳞、破鱼肚的视频发给我,让我口水外溢。故乡是广水市一个比较偏僻的小镇,也是唯一没有被新冠病毒入侵的净土。尽管是净土,但也是封村堵路,严防死守,宅在家里居多。要吃鱼也是要先申请,经批准后才能上街购买。但愿老板团购的鱼能早点到达。
老板在继续唠叨物价的高企,武汉的物价比孝感高一半,连群里也是哀鸿一片,都说吃不起了。我知道她又在批评我没有遵照她的指示,及时逃离武汉。既然我们已经敲响了春天的大门,那鸟语花香的时光就一定能到来。虚心接受,死不悔改是此时同甘共苦最好的良方。
开心的不仅是防疫形势继续向好。也许是上周五沪深两市来了一个假摔,又也许是受疫情防控大幅向好消息的刺激,二级市场在高开后,一路向上,气势如虹,收复了上周五的绝大部分失地。证明投资者对疫情过后的经济依然向好,充满信心。
看到湖北以外的朋友晒出的外景图,我真想立即下楼去放风。只是我处在必须继续严防死守的武汉,到楼下自由活动,已经同境外旅游一样奢侈。
韩国、伊朗、意大利的确诊病例,继续在增加,且增幅较大;欧洲各国也不断出现新增,有进一步扩散的趋势。欧盟已将新冠病毒风险级别由“中等”提升至“高”级别。国内防疫拐点虽然到来,在打赢武汉保卫战之后,如何防止境外输入,将成为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
继续严防死守才是正道!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