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有仪式感的书。
有质感的银灰色封面,用姜黄色的英文和黑体中文写出书的名称,配上三个白色圆形的小画,让封面整体看起来有趣又简洁。
仪式到底是什么呢?
书中是这样定义的:一个人或一个集体遵照某种类似的模式或程式重复进行的动作。在进行仪式的过程中会使用一些象征符号,并为这个仪式赋予某种含义。
因为有了这个含义,使得仪式的意义与众不同,这就把平凡变成了特别。
《工作需要仪式感》本书由赫斯特·欧森博士和玛格丽特·哈根博士著作,由李心怡翻译。
正如书封面内侧的简介中所说,书中展示了多种类型的仪式,有的得到了成熟公司的验证,它们有完整的团队从事文化和社区建设,也有很多从设计工作坊或研究过程中诞生的实验性的仪式。
本书的一个特别之处是它的目录,分为了三个部分。其中和之前大部分书籍一样有一个较为常见的目录,从目录里我们可以看到书的整体框架,从第一部分仪式的力量开始介绍,到第三部分设计由团队所想、所建的仪式一共分为了八章,由浅入深地讲解工作中不同仪式感的方法和建立。
除此以外,目录部分还做了一个仪式索引,直接在目录里显示针对某种仪式的建立,个人、团队和组织可以训练的内容梗概,再配上俏皮的小画在标题栏目下,可以让读者轻松地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同时为了更好地展示书中内容,甚至直接提炼了50个提升工作绩效的仪式在目录的第三部分。
作为工具类的书籍,若是长篇大论地给快餐阅读者讲述生涩的专业用语,一大段一大段文字讲述各种案例,分析不同情况该怎么去改变或面对,这样密密麻麻的文字容易让人看的脑袋晕晕,昏昏欲睡。
《工作需要仪式感》比较适合继续找到答案,快速阅读的人,书中文字内容和插画有着合适的比例,文字部分根据不能的内容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文字+配图的方式,让每一章内容立体地出现在读者脑海中,甚至可以模拟出书中描述的某些场景。
除了作者以外,为本书出力的专家们也拥有他们的可爱画像,你可以看到在第二章里对仪式从心理学和精神科学角度研究的尼克·霍布森原来是一个有个大胡子的男人,坚持清晨绘画仪式的设计师爱塞·伯赛儿是个脸颊上有两个痣、爱笑、有着波浪短发女人……书中提到的人名不仅仅是一个符号,一个个陌生的外国名翻译而来的汉字,而是鲜活立体的人出现在眼前,他们提到的那些方法和经验,是真实发生且可以复制的。
要说书设计本身的有什么个人觉得可以改进的地方,便是经历一系列可可爱爱又有特别的开篇后,正式开始阅读时,一页加粗的黑体字突然地出现在眼前,显得格格不入。
或许这种设计,也是一种仪式感,而恰好地它不在我的审美里。
市面上现有的书籍,对于生活中的仪式、仪式感描写已有了较多的数量,专门垂直于职场、工作的仪式感却是不多,对于职场而言,似乎高效、快速成长更符合表面的期待,如果不是特殊情况,在学业结束后,生活里大半的时间都会被工作占有,拥有工作的仪式感,亦是对生活中仪式感的补充。
所以,去阅读吧,工作也是可以拥有仪式感的,它本身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存在。
一些读后感:
如果一本书里,你可以学到一个全新的知识点,那这本书是值得去阅读的。而这本书带给了我几个点:
作为制造业的从业人员,仪式感一般没有社区工作、新媒体工作,或者其他企业中多。在大部分的时间里,每个人都着着统一的蓝色工作服(换了2家单位,衣服除了名称不同,其他的相似度达到99%),忙忙碌碌地在生产的现场奔波。所以很难得体会书中的一些方法和实际的落地。
但因为去年的一些生活体验,曾经切身体会了书中两个仪式感的点:
一个是礼物交换,另一个是胸章礼。这感觉的确不错,当你再一次看到礼物和熊掌时,你会发现那时的感觉你都记得,这就是仪式感带来的归属感。
书中第五章化解争执与调节情绪的仪式里提到的失败手册和第七章里提到的纪念新离职员工,让我对自己的职业感受更加完整。
拥有感知幸福的能力,让自己在生活里、工作中多一点仪式感,谁不是一边完善一边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