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约瑟夫·沃尔普(Joseph Wolpe)曾经做过了一个实验,他把猫关在笼子里,只要猫用前爪按门边的杠杆,门就能打开,猫也能顺利地从笼子里逃出来。
猫从笼子出来后,沃尔普又会把猫放进去。经过多个来回,沃尔普只要把猫放进去,猫就会立刻按杠杆,从笼子里逃出来。
后来,沃尔普改变了游戏规则,把门锁死了,即使猫按动杠杆也无法从笼子里逃出来。
接着,沃尔普每间隔数分钟便给笼子通电,对猫进行电击,点击让猫产生痛苦。由于门被锁死,猫无法逃离电击,无法从笼子中逃离出来。
经过多次电击之后,沃尔普把猫从笼子中放了出来。当猫再次见到这个笼子的时候,就会表现得非常畏惧,也就是说,猫对笼子产生了恐惧。
沃尔普把这种通过实验而形成的神经症,称为实验性神经症。沃尔普证明了患者对某个对象的恐惧和其早期的创伤性经历有关。
人类个体的恐惧症(包括场所恐惧症、社交恐惧症和特定恐惧症)的形成,常常也与创伤性经历有关。
前面介绍的个案朱迪恐惧乘坐飞机和她曾经在搭乘飞机的过程中有过非常恐怖的经历直接相关,她也是在那次恐怖经历之后不再选择乘坐飞机了。
心理咨询研究发现,至少有50%以上的恐惧症患者都曾经有过创伤性经历。
这说明恐惧情绪和其他行为反应一样(如交通规则中的“红灯停,绿灯行”)是可以通过条件反射的方式来学习的。
根据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如果将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结合,就能使中性刺激也产生无条件反应(原本是无条件刺激引起的)。
我们以沃尔普的猫为例说明,本来给猫带来恐惧或痛苦的是电击,电击引发了痛苦,可电击与笼子结合(电击是在笼子里发生的),最终的结果就变成了笼子引发猫的恐惧,原本笼子并不会引发猫的恐惧。
当然,并不是所有恐惧症患者的恐惧都源于创伤性经历,他们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习得恐惧。
就像我们学习知识一样,我们可以通过直接经验学习,也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方式学习,还可以通过信息传递的方式学习。
在恐惧症的习得中,创伤性经历是习得恐惧症的一条途径,观察学习和信息传递也是习得恐惧症的途径。我们知道“杀鸡给猴看”就能起到警示作用,在恐惧症的形成过程中,通过观看他人的创伤性经历也可以导致恐惧症的形成。
前面介绍的个案阿贵先生不敢开车,对开车形成的恐惧就是来自于他目睹了一起车祸,虽然这起车祸并不是由他直接造成的,也没有给他造成伤害。
许多时候我们对某些东西的恐惧是从他人那里模仿得来的,例如,许多女生都害怕昆虫,而男生却不怕,这可能是因为她们目睹过母亲或者其他女性对昆虫的恐惧。
有些时候,你可以没有经历过也没有亲眼见过,你却依然有可能产生恐惧,这条路径就是信息传导。你很有可能只是听说过就能产生恐惧。
前面叙述的晓华害怕狗的案例,就是因为她听说过人被狗咬伤后可能会得狂犬病而死,但她自己并没有经历过也没有见过身边的人得过狂犬病,她仅仅因为听说过就形成了对狗的恐惧。
文贵先生对电梯的恐惧也仅仅是因为电影中的画面而形成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25413688/0f1ad2b051dd75ca.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