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时候一年一体侧,别人家的萌妹都是,怎么又要体侧,嘤嘤嘤,跑不及格了怎么办,我一向都是,哦,体侧呀,又到了大秀风采(装13)的时候了,每年这个时候,我必然一句口头禅,你们跟紧我就好,绝对能及格!第一次的体侧的时候,我这么说完,宿舍的南方妹子感激的看着我,我说,放心吧,我800还行,跟着我跑就好了,问题不大。跑完了回来,妹子三天没搭理我,终于第四天对我大骂,你他丫的跑那么快,开始跑就没影了,跟跟跟!跟毛线呀!
怪我咯~
后来我一本正经的传授我的跑步心得,前200米不掉队,中间400匀速,后200冲刺就好了,稳稳的及格,她们不屑的对我一笑,前200跑完就歇菜了,后面的600全靠一口气撑着,你还跟我说冲刺?emmm...好吧,打扰了。
我很喜欢跑800,800是个不长不短的距离,3000太久,400太冲,唯有800是劳逸结合的,当然,我不是专业运动员,我的800只是简单的跑满分就满足,所以我才说800是劳逸结合的。最初的200米没有思考,只有跟随与占位,跟紧梯队名次就决定了一半;中间的400不争,稳住,紧跟第一名,第一名或许换了好几个,但第二名始终是我,那冠军就可以确定是我了,这400是一个放空的过程,放松心情,积攒能量,如果第一名跟我的差距太大,跟住有困难,我会放弃,知道自己的层次很重要,哪怕我中间的400能跟上,最后的200我也会没力气,甚至会坚持不住,这400就是跑步过程中的“逸”;最后200就要拼劲全力,终点就在眼前,咬牙冲就对了,越到最后越没力气,最想停下的时候就是最靠近终点的时候,同学的鼓励,冠军的荣耀就在眼前,没理由停,跑就完了,这200是跑步过程的“劳”,劳逸结合,刺激又酸爽,每次冲刺完,都会很过瘾,现在想想,跑步如此,成长也是这样吧。
如果把大学比作800米,大一是起初的200,大一的选择决定了这四年的走向,有的人冲的猛,但是没多久就没了力气,有的人慢悠悠,跟紧大部队不掉队就好,有的人不走寻常路,这800没意思,我要等下次补考在来,干脆去干别的了,这200米就这样悠悠的过去了。
大二和大三是中间的400米,有的人在这400中找准了目标,开始奋起直追,有的人在这400米茫然无措,看那边不跑的人玩的尽兴,索性也停下脚步,赛跑中800名次是前200就可以决定的,而大学的800则是中间的400决定的,这时候,梯队已明了,差距也在慢慢的拉大,600跑完,大学也将近结束。
大四这200是大家最轻视的,梯队已明,好像做什么都是无用的,混混就过去了,其实不然,往往最后才是爆发能量的时候,站在第二梯队的你追不上第一梯队那些一路国奖保研的学霸,但是你可以在自己的梯队夺得冠军,跑的名次靠前,总是没坏处的。有的人一心觉得大四无力回天,是的,你想靠最后的200追击前面600的差距很难,但过分的悲观只会让差距越来越大,把握时机,往往越是靠近终点,越是容易松懈,这时候就是冲刺的好时候。认真找实习,抓住大学最后的时光多试错,你就跑在了梯队前,咬紧考研最后的半年不松口,落下那些松懈的人,你就跑在了梯队前,越到毕业越是松懈,这样的现象太多,大家都觉得要结束了没意义在追了,要抓紧最后的尾巴好好享受生活,在挥霍时光的同时也忘记了,社会的800已经在给定起跑线了。
人生是马拉松,也是无数的800米永远别忘记,人生是马拉松,也是无数个阶段的800米堆积起来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