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传统的教育理念,似乎将贫穷和精英(富裕)阶层对立起来了。以为社会只有弱肉强食的残酷竞争的一面。
就像在同一个班级里面,成绩优秀的学生总是将好的学习方法当作学习秘笈一样,加了九重密码,生怕被成绩差的同学学到。而成绩差的同学,似乎又毫不在乎成绩好的同学有什么好方法,甚至在成绩差的同学眼里,成绩好就是天生的。或者认为自己成绩不好,是自己不努力所致,只要自己努力就能学好。只是“努力”的杀手锏直到入土为安都没人见到过!
这样造成的结果是,成绩好的变得成绩更好,成绩差的变得更差。造成更严重的后果是,放学后,成绩好的找成绩好的同学玩,成绩差的找成绩差的同学玩。尽管教室没有划上“38线”,但在一个班里面就开始阶层固化了。
在一个班级里,每次考试的成绩排名,似乎是一个白炽化竞争过程,你拿了第一,我最多能拿第二!却没有从长远来看,其实一次两次的第一并没有那么重要。又或者往更大的范围看,在一个班争第一,放在一个学校或者一个县区的范围来审视,也没有那么重要了。
在一个班级拼得你死我活,严防死守争来的第一,假设这个第一的小明数学是95分。如果在班级里面大家有好的学习方法大家一起分享,小明将学习方法分享出去了,其他同学的学习方法也分享了,这次小明学了其他人的好方法,数学考了96分,另一个同学数学考了97分。表面上小明是降到全班第二名了,但在整个学校或者整个县区的数学成绩排名上去了。岂不是好事?要知道考大学的排名是整个省甚至整个国家统一排名的。
又有些时候,精英阶层将自己想象成一个富裕的国家,生怕“贫穷的难民”涌入自己的地盘,影响了自己的生活质量。其实这种想法真的很多余。就拿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来说,如果乡镇的居民反对农村的居民搬入乡镇,县城的居民反对乡镇的居民搬进城,那出台各种政策来限制,那只能适得其反。而我们的城镇化进程的真实现状就是,农村的部分优秀的村民率先搬到乡镇,乡镇的部分优秀居民率先搬进县城,县城的优秀居民率先迁进繁华的市区。以此类推,结果是乡村的人口搬离,剩下在乡村居住的村民有更多的土地可以有效使用,日子过得越来越殷实。邻里纠纷变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乡镇有勤劳的农民搬进来,县城有聪慧的乡镇居民搬进,市区有相对富裕的县城居民迁进来,不论是乡镇还是市区,都有新鲜的血液补充进来,以至于整个国家都繁荣起来。
在我们的社会,贫穷和精英从来就不是对立的,如果我们暂时贫穷,不用担心精英会排挤我们;如果我们是在精英阶层,不要将贫穷的人看成“难民”。只有暂时贫穷的人一起富裕起来了,我们的社会才会稳定,全国人民的素质都搞起来了,我们走在大街上才不用担心踩到香蕉皮!
花了这么长的篇幅论证贫穷和精英的不对立,那接下来要干什么?不论自己现在在哪个阶层,贫穷或者富裕,我们都要往精英阶层进阶。
那怎样才能从贫穷阶层进阶到精英阶层呢?连贫穷阶层都能进阶到精英阶层,那本来就是精英阶层的就应该更上一层了。就像乡镇的部分居民搬进了县城,曾经的县城人应该也会搬到更美丽的市区去!
那怎样才能从贫穷阶层进阶到精英阶层呢?答案就是全家总动员!
任何一个人想从贫穷阶层进阶到精英阶层,都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全家人的事情。我们传统的育儿理念就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作为父母的,一辈子什么都不努力,做一只兔子躲在洞里,探出头去望洞口的兔崽子变成了龙没有?
自己整天大牌,回家训斥小孩,你不努力以后就像我这样。耳濡目染之下,小孩从心底里就崇拜自己的父母。心想“我的父母好厉害呀,每天就打打牌,也是有吃有穿的,我以后长大了也要像我父母那样,每天不用做什么事,天天打打牌,不爽的时候,再训斥一下自己的小孩,真过瘾!”。
我听过一个最浪漫的故事就是,一个快到四十岁还没有娶老婆的人谈理想,他说,到五十岁的时候,赚一些钱,回老家盖一栋房子,在家买几台麻将机,每天和村里的人打打麻将,通过麻将机收一点电费过日子。这就像“永动机”,这台“永动机”就像一辆汽车,在汽车前面挂一块铁,在车顶固定一根铁杆,伸出去,铁杆的一头固定在车上,在铁杆的另一头挂一个磁铁,通过磁铁吸引汽车前进,磁铁一直吸,车子一直前进!
只因他有这个梦想,他自己实现不了,他的家人也帮不了他。这样一个听起来就好吃懒做的想法,就算别人不小心听到他的想法,都会对他敬而远之,又怎敢去他家里玩?再说,他连一个“完整的家”都没有!
家是如此的重要,没有家,都无从说起。全家总动员,现实的情况是,有些贫穷的孩子好不容易慢慢的靠近精英阶层,父辈的还是非要往落后的拉,非要坚守贫穷的阵营不肯退让,生怕那个贫穷了一辈子的位置(名次)被人抢了。
还有些家长稍微好一点,不制造阻力,但也从来不给力。自己不努力,也不在乎小孩努努不努力,用一句“我供他吃穿供他上学,学校有老师,我的义务已完成”搪塞。
从贫穷阶层进阶精英阶层为什么要全家总动员?如果父母肯从自己做起,自己多阅读,多运动,小孩子就会跟着多阅读,多运动。如果父母视野开阔,就会看得远一点,对小孩的教育就会重视一点。将小孩送到好一点的学校,在好的学校,老师好一点,同学好一点,每天浸泡的环境都好一点点,日积月累,差别就大了。假设给普通学校的老师、同学、同学的家长打分,假设每项都是8分,而好一点的学校每项是9分。如果是简单的三项相加,差别是3,还不是特别大。如果相乘,9x9x9-8x8x8=217,差别就是相对比较大了。如果是按照指数级的计算,那差别就更大了!而现实生活中,人的差距是按指数级计算的。
每一家人,每一个成员都有一年365天,每个成员一辈子都有几十年,一个家庭的力量有多强大?如果整个家庭拧成一股绳,力往一个方向使,从贫穷阶层迈进精英阶层不在话下。
如果一家人,每个人都打自己的小算盘,家长想着打麻将,老人想着看战斗片(天天播放打打杀杀血腥场面),小孩惦记着放学玩游戏。不是家道中落,而是这样的家庭出来就没有好过,时间才了,日子久了,一家人就会互相看不顺眼了,就会互相埋怨,大人怨小孩没出息,小孩怨大人创造好的家境。
拿出来吵的“理由”都是别人家的孩子好,别人家的父慈子孝,别人家的家庭和睦。最后得出结论,村干部针对我,我那么穷了,都不给我贫困户。给了贫困户,又怨国家给得那么少?一个月才100多都不够买烟抽!
如何从贫穷阶层迈进精英阶层?总结一句话:全家总动员,一个都不能少!如果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就是能自己赚来,就不要去借;能借来就不要去拿(救济)!
2018年4月18日6时00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