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从哑巴英语到现场口译——口语提升,你不可不知的认知原理

从哑巴英语到现场口译——口语提升,你不可不知的认知原理

作者: 杨兰Rebecca | 来源:发表于2018-02-09 22:25 被阅读0次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

中国的员工要问加拿大的老师她吃不吃菠菜这种蔬菜。但是那时候还没有智能手机这个玩意儿,这个中国的小姑娘并没有学习过“菠菜(Spinach)”这个英语单词,但这个沟通必须要达成。

如果是你的话,你怎么说?

我就是那个中国的员工,而加拿大的老师,就是我们亲爱的玛丽莲老师,我的大老板。

当时我怎么做的呢?典型逼急了的表现--

我结结巴巴地问老师:“One vegetable, green, I don’t know it’s name.  But there is a sailor, he likes to eat this vegetable. I don’t know his name…but he have a girlfriend, her name is Oliver…..do you know what is it?”(一种蔬菜,长得绿绿的,但是我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不过,我知道有个水手,他特别爱吃这种菜。但是呢,我也不知道这个水手叫啥名字……只知道,他有个女朋友,叫奥莉弗……所以您知道这是啥菜吗?)

老师皱着眉头看了我几眼……突然:“Ah, Spinach!! POPEYE!!”(啊,菠菜!大力水手!)

哇!这都猜得出!果然是周游列国的大师啊!

然后我就确认了,老师吃菠菜。而且,额外的收获,是两个词儿:Spinach, Popeye!

这是发生在2008年的一段故事。那时候我这只小土鳖离开大学校园2年,是个传统中国英语教育培养出来的哑巴英语使用者。读写不错,语法马马虎虎,就是一开口说话吧,喉咙里就仿佛进了一把沙子,结结巴巴地,很慢地才能说完,因为必须要在脑子里把要说的话准备很久,一句一句翻译出来才行。但是最后说出来呢,也是语法错误百出,时态和人称都是乱的……所以一张嘴就觉得很紧张。

现在时的2018年,我已经作为现场的翻译,帮玛丽莲老师和其他国外的老师翻译了二十多次从3天到12天的现场课程了。虽然不是科班出身,肯定不是最好的翻译,但是质量是有保证的。英语表达的现状是:可以直接很快速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意思,虽未达到英国知识分子和《生活大爆炸》里的博士们的用词标准,不过日常口语、旅游,甚至探讨点儿人生理想道德情操,是没问题的。大脑也完全不需要经过内在翻译的过程,而能够像母语人士一样,进入英语的轨道。感觉是:说英语,很放松。

翻译同时练习演讲的语言和台风 课堂上的爆笑时刻

做翻译的时候,很多人都会问我,你是专业学英语的吗?你是在国外留过学的吗?

No, and No. 都不是。我也是努力学习,努力说,琢磨方法,才做到的。

正因为我不是这两种情况,一只土鳖的口语进化论,才更有参考价值,不是吗?

我和一个著名的厨子有相同的信念(belief): If I can, you can! 如果我能做到,你也一定能!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就是在口语发展当中,最最重要的基础:你不可不知的认知原理。简单到像废话,这也是最最能够帮助我们提升的原理和原则。这两个点,也是我最最受益的部分。

咱们先简单梳理一下,通常阻碍大家流利说英语的问题所在:

1.  总感觉自己英语不够好,言必称:My English is poor…我的英语很破……

——心理学里面有个“自我实现的预言“,你既然一直这么跟自己强调自己的英语破,那还好得了吗?

2.  总是要在脑子里先默默翻译一遍自己要说的话。先建构一个中文句子,然后翻译成英语,再看看语法有没有错误,默念几遍再说出来……

——如果是演讲,有时间这么准备,可以背稿子也没关系。但是如果是在聊天,那么一般会进入这样的循环中:表达速度慢——出点儿小错——更担心出错——更仔细翻译——更慢——更紧张地表达——越来越惧怕说英语……

这里面更糟糕的是,即使心里觉得已经翻译对了,但是说出来的时候,还是有语法错误的现象。通常人们内心就会出现小剧场:

-天啦噜,怎么又说错啦?我真是个蠢蛋。

-哦哦哦,这句话里面是she,我说成了He…

-哎呀,哇时态,时态,应该是过去式,还是过去完成时来着?

-天啊,那个词儿怎么说?怎么说?!!!明明知道的!

-……请自行检查,你在说英语的时候,到底在不断地跟自己说什么……

3.  实际的词汇量是有的,考试分数也很高,但是都是库存,没法转变成口语里面的现金流,实际用出来。所以经常会有卡壳的现象。

以上种种,不一而足。但无论原因是什么,为了流利说英语,我们只需要回答一个问题,就是:你的汉语是怎么说出来的?

需要经过以上复杂的环节吗?

相信大家的回答都是:no! no! no! 汉语根本不用想!最多跟人吵架没吵好的时候,需要复盘想想下次怎么说!

所以,假如说,我们在想说英语的时候,模仿说汉语的过程又会是怎么样的?

回归到最根本的层面,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老中小时候学汉语,跟老英小时候学英语的过程,难道不是一模一样的吗?

所以说:掌握任何一门外语口语,最根本的方式,就是像小时候学母语一样去学习!

具体到方法,第一原则,就是聚焦于自己想要表达和沟通的目的。

假设你现在回到一岁半,生活在英语国家加拿大。

你想要妈妈给你牛奶,你知道牛奶在哪儿,但是还不会Milk这个词,那么你会怎么做?

通常的小朋友,会指着牛奶盒子说:啊!啊!啊!

还有一些小朋友,会拉着妈妈到冰箱那里,指着冰箱让妈妈打开,然后指指牛奶盒子。

但是几乎所有的小朋友都知道怎么达成喝牛奶的目的。

所以,任何的语言,根本原则是要达成沟通的目的。其他的都不重要。什么“my english is poor…”“啊我又说错了……”这些念头,都只是妨碍因素而已。

请重复三遍这句话:一个小朋友是绝对不会嫌弃自己语法说错的!他们只聚焦于自己想要表达和沟通的目的。

那么现在,请你给自己打打年龄,你现在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水平,相当于英语母语的几岁小朋友?

所以,每当说英语的时候,就进入这个英语小朋友的角色里面,用自己已有的水平,来表达自己的目标吧!这个方法用起来,你会发现自己在运用肢体和创意表达方面,有极高的天赋!

第二原则:转换语言学习的脑区,用视觉脑代替情绪脑。

根据保罗·麦克林博士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三脑理论,我们的脑实际上是分为三个脑系统的:本能脑,情绪脑和视觉脑。视觉脑就是我们所说的大脑皮层,新皮质。这部分脑区是功能最强大的,它负责展望未来,生成想象的画面。而原始语言,产生于情绪脑,也叫哺乳动物脑。因为哺乳动物进化出了语音语调的方式来沟通。人类语言也来源于此,只不过是逐渐进化到了复杂语言。

通常我们学英语的时候,会使用语音重复的方式,用读出来的方式来学习,并试图通过读的方式来记忆。但这是非常低效的方式,因为语音语调通向情绪脑,读音运用的是狭窄的工作记忆(work memory),但这部分脑的智能水平是不高的。我们需要突破,运用视觉脑,这才是能够真正建立有机链接的方式。

这里再回到小朋友学语言的情形,我们会发现,小朋友学说话之初,是看到场景、动作,然后再用语言来描述出来的,不是吗?所以,如果是成年人再学外语的口语表达,就要先生成画面,再来看着画面去描述和表达。

这么做的话,有几个好处:

1. 打破了先生成汉语句子——翻译——说英语的这个习惯性错误路径,而替换成了:看到画面——用英语描述的直接方式。

各位可以试一下:“我明天要带全家一起去新加坡旅游“

先看到一幅画面,或者小视频,里面的人物:我,全家;

事件:旅游,这部分,可以是在机场候机,可以是到了新加坡,可以是在狮城的标志性建筑前面参观合影等等代表旅游的画面。

然后,看着这个画面,用英语来描述一番。

如果英语比较初级,可能极简单说:I, and family, go to Singapore, travel, tomorrow. 都明白什么意思对吧?

练得多了,用符合语法的方式来:I will take my family to Singapore to travel tomorrow. 如果慢慢地越来越词汇丰富,可以再加入细节:I am taking my family to Singapore to travel tomorrow. We will take the plane, and we want to visit here and there…..

俗话说,一图胜千言,所以画面里面包含的信息非常多,尝试用你可以表达出的所有句子来描述一个画面,你可以加入很多很多细节。这里最大的意义,就是建立真实世界和这门语言的链接。

当你的语言可以描述这个世界的时候,不论是粗线条的轮廓,还是细致的工笔,你都是用这门外语构建了一个世界,成为了这个新世界的公民。

2.  直接是句子的表达,绕过了单词,效率更高。如果你是先生成视频,再描述,那么就可以表达一大段话了。如果因为单词的原因卡住,那么看着画面,也能够找到像我用Oliver来反推菠菜一样的方式去让别人明白。画面能够让你放松地去说,绕过了烦死人的“怎么又说错了“这样的内在对话。

3.  不断地用画面呈现时,逐渐你脑子里的库存单词就会转换成现金流。因为你在逐渐丰满你的英语世界啊!

当你生活在英语世界里的时候,说话,还会是一件难事儿吗?

邀请大家,都来试试吧!

如果有任何反馈,欢迎大家留言交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哑巴英语到现场口译——口语提升,你不可不知的认知原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fiq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