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哑巴英语到现场口译--我的成长(二)

作者: 杨兰Rebecca | 来源:发表于2017-05-06 00:43 被阅读0次

    上篇说到用愿景,看画面的方式,原理我就不啰嗦,因为我并不知道全部。但是我用在自己身上有效,大家不妨试验一下看看。

    这里我们再来说说第二个方法,就是:想办法建立和这门外语的情感链接。这是受玛丽莲老师的启发。我自己有体验,但是方法是她发明的。这是非常深层,非常本质而高级的方法。

    我本身英语基础不错,四六级考试成绩都不错。听力尤其好。如果让我照着稿子朗读,我发音也很标准。但是让我说,就是不行。舌头打结,脑子浆糊,速度慢还出错。

    大学的时候有一次被推选去代表班里参加英语演讲比赛,简直成了我终生难忘的噩梦。我一来弄不明白演讲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更不懂得利用身边的资源,老师和同学来帮我准备,稿子也是急就章,主题不突出,再加上说不出,可想而知上台是什么结果---当时真的是脑子一片空白,喉咙干的说不出话来,我自己完全不知道自己说了什么,张口结舌的。就看到同宿舍几个同学因为给我加油,本来在现场听的,一会儿全走没了……大概是我实在太丢班级的脸了……我一脑袋浆糊地下来,然后羞愧难当,不断重演着这一幕丢脸的画面,整个人都是懵的,不知道怎么走回的宿舍。同学们自然不肯跟我讨论这个......

    一直到四年以后,大学毕业加入埃里克森学院工作,这事儿都在一直纠缠着我,让我不论是说英语还是公众讲话,都超级紧张。

    但是,我个人从学英语的第一天开始,就非常喜欢。不是语言本身,而是背后的文化。我喜欢有趣的东西,喜欢国外的电影,初中时火遍全国的《泰坦尼克号》电影的主题曲《我心永恒(My Heart Will Go On)还是音乐老师带着全班同学一起学的。我简直太喜欢这首歌了,所以学习得也特别起劲儿。所以我和英语的关系,除了口语之外,一直是很好的。

    所以这种口语带来的紧张感很困扰我。而且,我发现,虽然我随着和老师们交流的增多,逐渐能说更多了。而且在课堂上听专业的翻译翻课程一直在学习怎么表达,不断地在脑子里做语言的转换,越来越熟练。但是要让我自己生成句子,再说出来,还是很难的。那个阶段我并没有掌握生成画面的表达法,还是在内在翻译和自然表达之间,内在翻译的时候有一半吧。

    那是在2010年,在埃里克森已经3年了,我自己觉得口语进步已经很大了,至少平时对话能够相互理解。但是我发现,我在英语环境中不能待超过1星期。我如果一天当中听课听的是英语,课间和老师交流,还是英语。那么超过一个星期,我会觉得非常难受,整个人很暴躁,就会完全不想再说英语了。

    我并不知道为什么。但是这种情况我很清晰地觉察到了。每次国外的老师一走,我不再需要说英语了,我就一阵轻松!

    后来,这种情况逐渐消失了。我当时并不知道为什么,但是后来总结起来,发现--是因为我开始做现场口译了。

    其实如果大言不惭地算起来,08年我就算是有了口译的经验。

    08年1月第一次玛丽莲老师来讲课的时候,我们都没有经验,请的翻译是班里的学员。但是问题来了,当老师让大家做练习的时候,由于翻译是学员,他们必须要去练习才行。那这时候玛丽莲老师就傻眼了,她完全不知道大家在说什么,这样就无法了解大家是不是真的在练习,还是在闲聊。更不能在练习中给予问题的解答和及时的指导。第二天课程课间,她问我一件事儿,我用英语回答了。我发音还不错,虽然磕磕巴巴,错误百出,但是大概她抱着抓住救命稻草,聊胜于无的心理,就抓着我给她翻译,把学员练习的过程中说的话翻译成英文给她听。当然了,我那时候词汇量,表达的准确度差得远,但是好歹能让她听到一点点儿,总算是把课程给跟下来了。虽然水平很差,玛丽莲老师还挺感谢我的,说解了燃眉之急。

    这是我最早被抓壮丁翻译的经历。我从中也发现自己对翻译很有兴趣。但是水平所限,后来就再没有机会做了。直到2011年。

    也是因为情势所迫,我开始再次翻译教练对话--公司没有这方面的预算,我只好顶上,在国外导师一对一辅导教练的时候来充当翻译。这么一个小时一个小时下来,慢慢两年下来,也积累了两百多三百个小时,表达越来越熟练。而且,当任务摆在前面的时候,哪里还顾得上时态啊,人称啊是不是准确啊,差不多就得了。实在是不明白的,就用相似的词代替,总之教练也不是造火箭,差几个厘米也不会有问题……

    好吧这很二百五,但帮助我突破说英语的瓶颈的,也正是这种态度。

    到12年的时候,我开始和Paul Gossen老师合作。我们请他来讲课。他的语言非常非常简单,比所有其他老师都简单很多。全部是直白日常的表达。我那时候恰好在看约瑟夫·坎贝尔的书,超级兴奋,见谁跟谁说,就和他讲我的收获。结果我们,还有专业翻译一起,就坎贝尔的书,理论一直探讨。我惊讶地感觉到自己身上的变化,就算不在翻译,自己说英语也越来越自然而且流畅表达了!

    我当时并不知道为什么,后来知道了:是因为我说的是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这个话题,我内心有情感链接啊!

    而且还有一点:Paul老师自己的语言非常简单,跟他对话不会有压力,我就更加二百五地想说啥说啥了。

    跟玛丽莲老师对话,我自己本身就看她是高山仰止,特别紧张谨慎了。更何况她一贯渊博,偶尔还用大词儿(她真实的词汇量接近英国的高级知识分子),而且她会纠正我的英语,就会让我更紧张.....

    所以总结下来,这么多啰里八嗦的故事里面,说的就是两件事儿:

    1. 二百五的精神太重要了,老生常谈但是怎么强调也不为过。我原本有过创伤的体验,可能很多人也有过,但是如果真的要开始说外语,需要先找让你能够放松的人来开练。哪怕是找外国小朋友开练,他们不在乎语法,只在乎沟通交流。

    如果你没办法自己突破这一点,那就找个教练吧!(嘿嘿,又是插播广告。但我保证效果哦!)

    2. 拿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开说,篮球,足球,明星,歌曲,旅游的目的地,食物.....这个东西是一个媒介,让你和语言产生深度的链接。这可是高级方法哦!

    敲黑板,注意啦!

    语言本身是很丰富的,除了语义本身,还有太多的感情在其中。但当我们说外语的时候,大部分时间我们只是用脑子去翻译,只是想说意思。这就遗漏了很大一部分内容:情感。当你说的话和自己的情感没有链接的时候,怎么可能真地掌握这门语言呢?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人说英语干巴巴的。而我又为什么说多了会烦躁的原因。

    因此,当你真正去表达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你的感情就会自然地融入这门语言中,心就敞开了。

    心一敞开,还有什么做不了呢?

    先到这儿吧,下一篇接着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哑巴英语到现场口译--我的成长(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gce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