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冬天的乐趣似乎比现在多,可以划冰,可以捕鸟,可以去刨老鼠洞……
虽然那时候冬天,地上的颜色也是灰蒙蒙的,可我们可以制造出来不少乐趣,我记忆最为深刻的是捕鸟。
那时候捕鸟虽然要可以用枪,但捕得少,要想多捕,需要很多人合作。即使是成年人也参入这个活动。当时田野里面有很多空屋子,没有窗户。
大家事先准备好麻袋一类的东西,“围三缺一”,只留下一个出口,鸟类大都是夜盲症,大家在屋子里小心翼翼的走动不会惊飞鸟。
当其他出口都被堵上,屋里留下的人开始点火,大喊大叫,鸟受惊,从栖息处四下飞,屋里的人往缺口处赶。
这个时候的缺口已经结网以待,几个人按着网,鸟被兜住,最后大家清理战利品。捕到的鸟以麻雀居多,也有斑鸠麻林一类的,斑鸠大麻雀很多。
麻林就是稍微放大的麻雀,这些鸟补到以后会被剥皮剁馅包饺子包馄饨,当然也可以烤着吃。
另外一种捕鸟方法就是守株待兔式的,因为要单个人在夜里捕,小孩子基本不可能参入。这种法子就是在初冬或是初春鸟类迁徙的时候进行。
村里做这个活计的人也就是那几个人,他们在傍晚就准备好,穿上厚厚的一层衣服,在村子边,迁徙的鸟经常待下的几个地方埋伏好。
鸟如果落下来就基本得手,虽然鸟也有哨兵,可“老虎总有打盹的时候”,先把“哨兵”干掉,可以收获满满——就是摸到鸟哨兵跟前一扭脖子,在悄悄地去扭其他鸟的脖子。
村里有个哑巴叔叔喜欢干这个活计,他是我本家,我也拾得牙慧!这个活计看似简单,但一般人耐不住寂寞,只有哑巴叔叔收获最多。
哑巴叔叔还会在傍晚鸟落下来的时候,远远的就捡好几块石头,双手背着若无其事的样子朝鸟的栖息地走过去,在鸟儿惊起的时候,快速扔石头打鸟,也很少有失手的时候。
哑巴叔叔捕的鸟有大雁野鸭之类的,我们小时候物质匮乏,能够吃上这些鸟的的确确是打牙祭!
当然现在人们不能捕鸟,连麻雀都是保护动物,更不用说大雁野鸭之类的,只能望鸟兴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