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如既往在搞寒宣,但是明显感到力不从心,甚至许愿不要有人来扩我。毫无回报——我当时新鲜感偏多,临近考试还在挨个跟他们传授经验,高考后或多或少都断了联系,最后都要丢进“一时兴起扩列的”标签。
最主要是,毕业两年,我已经不了解最新政策,选科和题型,我本身也不是靠扎扎实实打基础考上这里,每次考试几十分的差值更没有参考价值,引航的任务就交给学弟学妹罢!”
今天的说说写了这么一段话。
去年做这件事情的时候还抱有期待,明明只有10多个可怜的志愿时,甚至不足以覆盖我准备的时间,但还是兴致勃勃的在群里转发官方文件。但是我现在冷静下来,仔细回想自己当时的言行,看出了一丝当初没察觉的心态。
我的眼界始终太低,我是在这一年摸爬滚打才边吃痛边领悟。普高决定同学,选科影响环境。我拿这个当过很多次的借口和挡箭牌。xy跟我说我能登上外面墙上的光荣榜怎么还不满足,但是她没看到榜上最后一名已经掉到了400分出头。保保说只有前5名才能去到相对好一点的学校,我没看到那也只是普通的一本。在高中的我的认知里,二本是保底,一本是皆大欢喜,考上我现在的学校是光宗耀祖——我当时的目标学校其实还要差一些。所以去年我寒宣的时候理所应当的认为群里的发布者都是考试中的黑马,带有一种可怜的高傲。
但是最终还是跳出了高中生的思维,正如我这一年做的最多的事情是脱敏、戒断和祛魅。而且回想起来又觉得羞耻且摸不着头脑。那种没来由的汹涌情感,我已经换了说辞向外界展现但仍然引来异样目光。
所以某种程度上我算不上坦荡荡,但我长期观察朋友圈也发现了跟我类似的人——或者说普遍的人性的弱点。
同学a:我高中阶段非常羡慕的那种人生赢家。超级大美女且拥有好身材,稍微打扮发朋友圈就能点赞刷屏,从烧钱爱好来看也有经济自由,高三为了复习还可以在租金很贵学校周边租房子走读。遗憾在于高考失利,复读一年再次失利,从此对我跳赞。。
同学b:也算一个小美女。你问我为什么这么关注外貌,因为我在摆脱校服和原相机之前,社交软件里最多的就是这种无处不在又无力改变的东西。文理分班之前我们还有联系,甚至约出去玩的当天我还到她家做客,拘谨之下被向对方母亲介绍“这就是我说的那个xxx,每科都很牛”,我在饱腹的情况下被舀了一碗装满牛肉丸的汤,并且华丽丽吃不完,不好打包的情况下,不知道那碗东西最后怎么处理,,愧疚到现在。
这位同学在选物理以后成绩一路下滑,但是因为努力程度也有一点名气,与此形成的成绩上的反差对比,让她整个高三都失落,终于在高考成绩出来以后达到顶峰,至今对我朋友圈跳赞……
偶尔还是会想起我们高一的时候有一段聊天记录,我当时觉得很励志就截图放在相册里,结果成为我现在看一次就伤一次的刺。渐行渐远渐无书,这句话我已经说累了。
不要怀旧。
同学c:初中阶段算比较孤僻的人。矮胖长痘痘,头发经常很油,当时跟我玩儿似乎并没有很投缘,看出了一丝勉强——甚至契机也只是我算半个二次元。
线上交集更多:
1.我中考前入坑老福特不,发现各种同人文并且大肆发圈,评之“别人考前退坑,你这是跳兔子洞”
2.也是中考前,某天我情绪起伏,去找她聊了升学前的忧虑,当时的我成绩平平,在8个班里大喊一声都没多少人看过来。我们聊了大概两个小时,她实在不耐烦急着去复习,于是我很有眼色的再不去烦。
3.某天我在空间表白金大燕子,我是激昂大孟伟,她是昂激三大汐。用这样的绰号署名,互相画小人玩儿。c同学随后也发一条:早日秃头,一尊还酹江月(酹字写错版)。
4.我成人礼那天获评:长大了(老母亲欣慰)。
所以某天发现她把我删了,两个平台,包括小号,我还是有点难过。
再见了,你的人生,仅伴一程。
与之相对的,是有一些同学在高考后才活跃。cellphone和yt,平时算是存在感还算高的两位同学,各自都有自己独特的被人记住的地方。一位略显聒噪,但起到开心果的作用,至今难忘她高三某个留校周带回来一箱格瓦斯。我们的聊天记录是从上大学以后开始的,我有评论必回,收获迷妹一个。于是刷赞找我帮忙,pdd组团也有个照应。
后者是这几个月才开始跟我玩,此前是朋友圈点赞之交。她高中的时候就是那种努力典范,做课代表可以让老师喜欢到把教师节收到的袖珍水晶地球仪当小礼物送出去。朋友圈偶尔发长文,虽然遣词造句并不很通顺内涵,扫一眼能知道内容,还没考证的缘故,截图的时候能看到她的输入法是带拼音的。我要忏悔,我自己说世界是发展的世界,但我又很喜欢用过去的标准衡量现在。所以她拿到3000块的一等奖学金的时候,我正在跟朋友吐槽“今年的年度总结?没有,我的评价是依托答辩”。我这个学期过得有多么烂,下一篇再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