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六点起床,吃早饭,到小区做核酸检测,收拾下个人物品,开始赶考。
微阴的天色,空气中弥漫着新鲜泥土的清香。今天凌晨下了一点毛毛雨,街道上的路面还有雨水的痕迹。
好多年没有参加过考试了,印象中上次考试还是2010年。而且那次考试也不是知识方面的考试,而是操作技能方面的考试。
这样说好像很神秘,通俗说就很好理解,说白了,考驾照,仅此而已。
周六,路上行人稀少。我所去的,是这座北方城市历年高考成绩最好的院校。只是久闻其名,不曾入其门,瞻其貌。
不到8点赶到学校门口,已有两溜长队蜿蜒百余米。入校门需要查验近期两次核酸检测报告,同时还需要检查健康码、行程码,其他需要查验资料还包括自身健康承诺书、准考证、身份证。所以排长队主要是为入场检查做准备。
8点整开始准时检查入校,进入校门开始查找考场位置。有学校的学生作为志愿者,逐个为这些“大学生”导航索引。看着他们稚嫩的脸庞,忽然想到了自己初中时模样。
自己也曾那么年幼,在校园里跑来跑去。只是一眨眼30年过去了。
感慨现在的孩子们,学习条件真是太好了。优美的校园环境,绿树成荫;干净整洁的教学楼,设施齐备;幽静明朗的教室,舒适宜人。
想30年前的我们,上初中时都是在平房,冬天虽说不很冷,但绝对不暖和;夏天虽说不很热,但绝对不凉快。
而现在的教室,不到百平的空间,有两台空调。摄像头、多媒体投影仪,分设在教室前后。窗台上6盆鲜花,正在散发着幽幽清香。
8:30分开始进入考场,身体检查,资料上交,正式入座。教室的多媒体在宣读考场纪律、注意事项,监考老师在核验学生身份。
这一切结束后,多媒体开始发放指令,启封试卷、发放试卷、填写姓名、开始答题。
正常安置30人的教室,实际到场十几人。是这个考场本来安排的考生就少?还是因为YQ有考生未能正常参加考试?
2B铅笔,在答题卡上涂出一个个小方块。0.5碳素笔,在洁净答卷纸上盛开一朵朵小鲜花。小小的一张答题卡,承载着答题者的希望,检验着他们学习的成果。
上午《综合素质》,下午《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一场两个小时。在这四个小时答题时间的背后,不知道有多少个小时的学习付出,这笔明细账藏在每一个考生的心里。
据媒体报道,2022年下半年教资考试报考人数居然达到1144.2万,与2012年的17.2万人次相比,十年间翻了66倍。
而拥有了教师资格证,也并不一定能成为编制内老师,即使如此,这也不能阻挡大家考教师资格证的热情。
因为考教师资格证的考生越多,有师范类学生甚至发出疾呼,不应该允许非师范类学生报考教师资格证。
我想这是典型的狭隘主义。因为拥有教师资格证的人并不一定就会去当老师,而且也不一定就能去当老师。
从我学习教资的体会来看,我认为考教资对年轻人大有裨益。起码他们做了父母后,会更了解孩子身心发育的特点,也会知道如何教育孩子。
如果中国每个年轻人都能考上教师资格证,那他们的下一代一定可以得到更好的养育。从这个角度考虑,我认为不仅不应限制报考教资的非师范考生,而应呼吁全社会年轻人都能参加教资考试。
两门功课的考试结束了。但正如教师需要具备的职业道德所言,教师应终身学习。所以对我来讲,一个阶段的学习结束了,另一个阶段的学习即将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