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茂密的秦岭,沿汉水顺流而下,至岘山。蜿蜒的唐白河从南阳和嵩县出发后在此与汉江交汇,形成天然屏障。汉水南岸,有一座古城揽山溪之险,沿江竦峙,四面环水,宛如江南,这就是襄阳城。正中,有一楼阁,远眺汉江,巍峨壮丽,名为昭明台,这里的主人就是我今天要说的主人公了。萧统生于襄阳,其父萧衍时任雍州刺史,镇守襄阳。不久,萧衍建立梁朝,立萧统为皇太子。萧统在襄阳的时间并不长,但这座城市却永远记住了他。后人为他修建了昭明台,顺流而东,过武昌,穿安庆,到池州。池州乃长江南岸一座小城,山河秀丽,此为昭明太子的封地。天监年间,池州大旱,田地龟裂,禾苗枯死,赤地千里,饿蜉遍野。昭明太子闻讯,从南京匆匆赶来,开仓放粮,救济灾民。在池州修建着昭明太子衣冠冢和太子庙,世世代代都供奉着昭明的牌位。
在魏晋这个风度翩翩的时代,颜值、才华、人品俱佳的少年实在太多,但多困于浮名。而位居皇储之尊,超然于名利之外,性情高洁,淡然若隐士者,唯有昭明。他自己说到:吾少好斯文,迄兹无倦。谭经之暇,断务之余,陟龙楼而静拱,掩鹤关而高卧。与其饱食终日,宁游思于文林。
除了池州赈灾,昭明十六岁时,萧统母亲生病,他从东宫搬出,日夜守候。母亲去世后,茶饭不思,形容消瘦。在父亲的催促之下,才勉强进食蔬菜水果。相传,萧统为了编昭明文选,前往顾山隐居。邂逅采茶女子慧娘一见倾心,相知相爱。可惜,好景不长,太子终要回京。临别前,太子承诺等事情一了就来迎娶她。但当他终于来到顾山时,慧娘早已烟消玉殒,坟土生出了红豆树,萧统望着红豆陷入无限哀思。其亲手种下的两株红豆树,数百年后徐然合抱,树干并为一体。此树历经千年到元代曾一度衰败成枯树,但到乾隆年间忽又在主干上萌生四株新枝,一直长到现代,犹如虬龙老树了。王维路过这相传是他亲手植下的红豆树时,百感交集,才写下了那千古名篇,“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说了昭明的孝,仁义和爱情轶事,昭明之所以传承千载,其才华也是很突出的。《昭明文选》,收录诗文辞赋,除了少数赞、论、序、述被认为是文学作品外,一般不收经、史、子等学术著作。被称为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
公元531年,昭明太子萧统刚刚31岁。在后池泛舟,摘芙蓉花之时,不幸落水,后虽被救出,但腿部受伤,不久而去,未及即位,留下无限遗憾。太子仁义有德,人人皆知,死后,朝野都都感到惋惜愕然。京城男女,都到太子宫去凭吊,满路上都是哭泣的人;全国各地的百姓,守卫疆土的士兵听到他死去的消息后都十分悲痛。
本来我打算给大家讲关于食物的故事,看了一冬天的《琅琊榜》,看梅长苏和梁武帝,又逢今天立春,自然而然想到昭明,写到他的颜值,才华,人品,一直写到了过世,都没有提到我要说的“食物”。好,不急。昭明一生最令人惊叹的是他的才情,可他的才情不仅仅是有了六便士之后才有的月亮,据记载昭明一生致力于编纂文选,兀兀穷年,常常忘了吃饭。当然他一方面是没有时间,专心致志,一方面是讨厌哪些繁文缛节,吃个饭什么的,就皇上陛下,太子殿下,娘娘千岁等一大堆礼节。还有的就是排场和铺张浪费。写文稿饿了,就拿一块糕点,充下肠胃。继续他的诗词歌赋。皇帝有问,他就说:点心点心。吃点心就可以了。不过去请安吃饭了,以后都不过去了,有点心可以“点心”,可以安心学术了。你想才情如此之高,还有“点心”在安心,其编纂选的标准是"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即情义与辞采内外并茂,偏于一面则不收。文体赋、述德、公宴、祖饯、咏史、游览、咏怀、哀伤、赠答、行旅、郊庙、乐府、杂歌、杂诗、令、文、表、上书、启、弹事、戕、书、序、论、诔、哀、行状、墓志、碑文、祭文共 30 类,基本上涵盖了《文选》文体的 39 或 38 类。到了宋代,有“《文选》烂,秀才半 ”的说法。
生活不是苟且,也不是诗和远方,生活就是我的欢喜中,有你,悲伤时,也有你。生活不仅仅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还有经历出现在记忆的日子。此时此刻,雨兮兮,风飘飘,“点心”不仅仅是一道道美食,还是对昭明太子香如故的怀念。当食物遇到了有温度的人,有趣的事情,就成了故事。就成了你我生活中的记忆。
庚子年春,“点心”的来源,借着昭明太子的才情,送给所有人。什么样的点心怎么做,这个得问我们百草园生活坊的女主人。
�14~�X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