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课程开发为向导
笔者学校利用学校在地化资源,中草药基地——百草园为主调,进行了百草园课程的开发,分别有草之花、草之果、草之茎、草之叶、草之根课程。在其框架下分别开发了行为习惯课程、TH劳动课程,百草课程、花样跳绳课程、独轮车课程,阅读课程、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艺术课程、晨诵课程、百草影院,以及相应的课程成果展示和课程评价。以课程开发为指导,指明前进方向,促进学校教育科研的研究,
笔者学校适在“小而优”学校创建契机,得到陈素平老师对课程开发的指点。在这个东风下,学校更加积极打磨课程方案,其撰写的《中草药全课程:育人途径的探究与实践》获得温州市“小而优”学校学校课程方案评选一等奖。
二、以课题研究为突破
在课程的导向下,学校层面、教师层面积极投入课题研究。2019年11月送审1个教学研究类课题,4个教师小课题,4个课题获得瑞安市课题成果三等奖,1个结题;2020年11月申报6个瑞安市课题,另在研1个学校层面温州市教学研究类课题。这几个课题,紧紧围绕学校特色课程进行申报研究。如《以百草园为载体的小学低段田园诗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百草园“莲的世界”项目化设计与实施》等。
笔者学校还进行了以“学习共同体”方式的课堂教学研究,在2017年9月,就以此开设了项目小组,在2019年6月完成项目研究任务,并获得瑞安市项目成果二等奖。为了进一步开展研究,在2020年11月重新成立了以“学习共同体”方式的课堂教学课题小组,希望在研究中,突破课堂变革的天花板。
三、以活动开展为平台
笔者学校多次承办各个层面的活动。如第五届“面向未来的教育家”校长研习营,全国乡村校长芭莎慈善基金会。这样高规格的活动,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师名家齐聚学校,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不知不觉浸润学校教师。活动还给了学校教师更多展示的机会。有了展现的平台,教师积极努力准备,在准备过程中打磨升级自身的能力,锻炼教学科研的能力。
学校承办省级名师工作室活动1次,承办温州市级活动1次,瑞安市级活动3次。
四、以“读写讲”为手段
笔者学校采用多种手段,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如周前例会5分钟演讲、批注阅读读后感撰写、每周一篇教育叙事撰写、整本书共读等“读写讲”的形式,锻炼教师必备的科研能力。
目前全校在各类教育杂志上共发表20篇文章,获得省级荣誉1人次,温州市级7人次,瑞安市级25人次。语文教研组获瑞安市优秀教研组,张跃老师评为温州市学科骨干教师。这是学校近两年的巨大突破,作为一所农村小学,文章发表以及荣誉数量原本极少,在这样日复一日的锻炼下,不知不觉形成了每位教师特有的表现能力,在自己的优势领域中取得各项荣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