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劳孔:他会把坏事干得不漏一点儿马脚,谁也不能发觉……不正义的最高境界就是嘴上仁义道德,肚子里男盗女娼。
——《理想国》第二卷
![](https://img.haomeiwen.com/i5763308/c20bad45f37aa804.jpg)
易卜生的《社会支柱》中,卡斯滕•博尼科无疑是舞台上的聚焦点,也是公认的“社会支柱”。但是比起格劳孔塑造的不正义者还要差上不少。至少他最后的忏悔实际上让我非常失望,既然所有证据已经消灭,危机消弭,最好的选择不应该是继续厚黑下去,站在台上风风光光地接受人们的欢呼与赞颂?或者假装忏悔,得到同情之后,依旧利用自己的好名声,将收购铁路沿线资产的事情推到三个商人头上(实际上这三位才是真正的社会支柱,将好名声的卡斯滕推到台前承担风险,自己则为实际得利者)。
当然,如果拿现在的价值标准来评价卡斯滕•博尼科先生,他其实已经做得相当不错了。解决回乡之后的三个危机,够的上格劳孔塑造人像的合格水平啦。当然,会有少数人的口诛笔伐,但毫无疑问,这少数人心中一样是羡慕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5763308/f50e89b61baa6ce8.jpg)
第一个危机,公司的中期存亡问题,他需要一笔资金盘活公司。从外地回家之后,他发现自己母亲所经营的公司一团糟。这个时候果断和拿不到财产的楼纳小姐分手,然后选择楼纳的妹妹贝蒂小姐求爱。所幸,贝蒂小姐喜欢卡斯滕先生。如果仅仅截取这一段,大概可以演绎成为卡斯滕在家族存亡的危机面前,选择勉强自己的爱情,其实他的内心煎熬,痛苦的折磨从未停止……再说下去我要为他而感动了。最后受伤的不过是他自己还有楼纳姑娘,但他拯救了自己的家族产业,哦,还有一位深爱他的,美丽的、迷人的贝蒂小姐。
第二个危机,他与铎尔夫夫人的交往被人发现。一来这会损害他一直以来的高尚名声。二来同样损害与贝蒂小姐的婚姻。得益于对他有十分好感,非常尊重他的约翰,他得以喘息。约翰答应帮助他,而他也运作地十分成功。等等,他是怎么运作的,怎么让知情人不说话?给铎尔夫一笔钱,让他离开;答应铎尔夫夫人和女儿可以住在他们家里,换取铎尔夫夫人的缄默;送约翰前往美国之后,所有的知情人只剩下自己。再用自己的好名声对这个谎言推波助澜,人前则表现出一种痛心,围观群众心中,约翰的锅自然不能再黑了。不仅摆脱了这次名誉危机,婚姻危机,更是在亲戚的对比之下,显得更为高大,顺便收获来自妻子贝蒂的崇拜与内疚。
第三个危机,公司的短时存亡问题。他需要使公司的债主们安心。既然约翰已经远走,不妨再利用他一次。一来,他已经有了坏名声,让人相信一个没有道德底线的人再干一次坏事可是容易多了。二来,私通的他也需要一笔封口费使得铎尔夫一家安心,他需要钱这个理由使得约翰更为可疑。三来,若不是坐下这些坏事,何必要离开家乡外逃?卡斯滕稳住了债主,运作完美。我甚至怀疑,实际上真的有这样一笔钱,而卡斯滕就是拿了这一笔钱来运作第二个危机,使得铎尔夫先生闭嘴离开,铎尔夫夫人暂时留下。。
他的谎言完美地解决了危机,而当谎言被重复一千次,一万次,谎言也就成为真相了。当然,他也一直在努力投资自己的名声——出钱建造公园、学校,给穷人捐钱,实在是乐善好施的“大善人”。
而正义或者说好名声的确是一种无形的资产。企业的名誉,贴牌生产什么的不用多说;个人的名誉,我则忍不住想到江南大侠江别鹤。一来,这项资产在说服别人的时候特别好用。比如韩非子在《说难》中提到,游说的成功率其实在于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如何。二来,有了一的基础,这种无形资产变现就成为了可能。“一个道德高尚,品行高尚,女人们都喜欢的男人——博尼科下生无疑是有这样的说服力的。”一言以蔽之,他用正义这张脸活得非常之滋润。
如果故事按着时间顺序发展实在没什么意思,这里就不得不赞叹剧本的安排。虽然我觉得第一幕略显沉闷无聊,但实际上在第一幕通过“妇女进德会”成员的交谈,已经为所有后续的发展埋下了伏笔。修船的安排,铁路计划,博尼科家族光明生活的污点,妇女权利,罗冷博士与棣纳的关系,马塞博尼科的苦闷,全都在之后集中爆发,精彩纷呈。
![](https://img.haomeiwen.com/i5763308/715f3678a2c8ecc0.jpg)
十五年后楼纳和约翰二人从美国归来,知情人又多了两个,卡斯滕先生的危机又重新到来。虽然他一直以来的努力已经使得这两个人的名声臭大街,成为他光明生活的斑点。但他还是决定进一步解决问题,本来可以完美地遮掩过去,但却由于卫道士罗冷博士、棣纳、约翰之间的爱情矛盾而引爆了这次的信用危机。
第四幕公民向博尼科先生致辞的这个舞台实在再好不过。虽然原本皆大欢喜的结局也算不错:卡斯滕在昔日恋人拯救下洗心革面,主动坦白自己的过错,还给约翰与楼纳清白的名声,剥下了几位商人的假面具,决定对妻子更加宽容,过真正幸福的家庭生活,不再强求自己的儿子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棣纳与约翰有情人终成眷属,渥尼的良心战胜了自己私利,没有被开除,印第安女孩号没有开出去,没有人会因为沉船而死亡。
这无疑更加体现了人性之美——人的良知是可以战胜自己的私利的。比如渥尼,再比如坦白的卡斯滕先生。这样的戏剧则有一种引导作用,一种正能量,给人以希望,给人性以希望,因为人间还有真情在。
当然,还可以有另外一种结局,卡斯滕先生继续向着“社会支柱”不断转化。不但得了面子还得了里子。我是不大希望博尼科向楼纳投了降的,向着“眼睛雪亮”的公民们投了降的。他作为“社会支柱”其实可以很好的解释:将收购沿线铁路的事情推脱给几位社会支柱“前辈”,把自己摘出这个事件,然后如他许诺的,将沿线的资产作为小镇的福利,而公民们因为相信他的巨大威信,必然又会推举他作为公司的代表经营公司。开除渥尼的工作,向印第安女孩号的船长致歉,流淌一些“真诚的”眼泪。事后安顿好渥尼的出路,比如安排他子女的工作。这样他大概就是成熟的“社会支柱”了。好了,为社会支柱干杯!
只是好人没有好报,实在令人痛心。这大概就是苏格拉底口中的坏故事。前面的皆大欢喜,人性闪耀若是在理想国中发行估计有点玄乎,这个结局则毫无疑问是要被禁止的——教坏年轻一代。只是我不由得猜测,生活本身,大概要比戏剧更精彩吧!不知道谁播下了了第一颗邪恶的种子?
好了,戏剧结束了,让我们忘掉坏故事,相信人性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