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每天不间断学习,一辈子不间断,那么我们就自然会得到人生的真正快乐与幸福。每日读论语,让我们每天都在圣人的大智慧中陶冶自己的身心,提升自己应对事情的能力,优化自己面对生活的态度,进而能够更轻松面对人生的各种状态。(带着爱满心欢喜地学习践行论语)
学习内容:
19.1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19.2 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学习心得:
19.1 子张说:“士人看见危险肯献出生命,看见有所得就想想是否合于义,祭祀时想到恭敬,服丧时想到悲痛,这也就可以了。”
心得:儒家对礼的看法是,礼不应该只停留在表面,而应该发自内心。不管是祭祀还是居丧,都应该从内心深处守礼,而不仅仅是讲求仪式。这些礼仪是封建社会重要的社会制度之一,它们代表的是一种社会秩序,一种信仰。我们知道古礼是很繁冗的,祭祀礼法也不例外,写下来恐怕就有厚厚一大本,如此复杂,要想不出错,真的很难。如果内心不诚敬,就容易出错,就算不出错,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不过是形式上做得好罢了。心里真的诚敬,就不容易出错,就算出了错,也不是有意为之,神灵也不会在意。丧礼当然也非常繁复,有很多讲究,但所有的礼都是为了抒发内心的哀戚之情,如果内心没有什么哀恸,礼做得再好也显得假惺惺的。更有些人没有哀戚之情,还故意将丧礼办得奢靡豪华,违背了丧礼的本意。
19.2 子张说:“执行德却不能弘扬它,信奉道却不笃定,这样的人可有可无。”
心得:这段文字记录的还是子张之言,核心是加强道德修养。在这里,德指的是个人应具备的德行,道指的是做人应坚持的道义。子张通过对道德修养中的两种不当行为,即对“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的批判,提出了道德修养应该达到的标准是“弘、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