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创意文学园
《论语》与现实的对照:三不原则

《论语》与现实的对照:三不原则

作者: 西土瓦勇 | 来源:发表于2017-11-23 15:11 被阅读45次
图片取自网络

《论语·八佾》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鲁哀公问宰我关于做社主的事,宰我答到:“夏朝用松木,殷朝用柏木,周朝用栗木,用栗木是使百姓害怕得发抖。”孔子听说了,说“已经做成的事不用再说了,已经实行的事不用再去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

解析:后人评价这是孔子“明哲保身”的典型案例,其实它阐述了处理好“下级”与“上级”关系的方法。孔子的“三不”原则是处世之道,说话智慧。2007年作家李可写的《杜拉拉升职记》,被誉为中国白领必读的职场实用手册。拉拉的老领导恰恰用这“三不原则”教导了她,使她历经了各种职场磨练。

“三不”原则的提出有特定背景,但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先说“成事不说”。从上下文的关系看,这里的“成事”就是“既成事实的不成功的事”,用现在的话说是“无可挽回的事”。事情已经是那样,说不说都一样,在这种情况下,孔子主张那就不说了。孔子是讲究忠的,但“忠”一定要有度,这“成事不说”,就是为臣的度,为下级的度。

再说“遂事不谏”,“遂事”理解为已经定了但是还没有做的事。“遂事”与成事不一样。“遂事”未做之事,是必做之事,只是还没有去做而已,照现在的话是定了的事,是组织上已经决定了的事情,或者说上级已经确定的必做的事情。对于上级已经决定的事,孔子赞赏“不谏”,不要再劝说了。组织原则上有这样要求,既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组织已经决定的事情,个人可以保留意见,但是必须执行。

最后说“既往不咎”。孔子原来的意思是下级不要对上级已经做过的事去议论,对也好,错也罢,议论无益。而现在这句话大多来自领导之口,意思是对过去下属的错误不去追究。在这种语境下,“既往不咎”变成“既往不纠”了,这意思其实与孔子的原意是相违背的。

这样看,三不原则对于下级而言是有益的!首先是有利于工作;另外,你对你的上级没有那些三七旮旯话,上级认为你很大度,即是你自我保护了,你做事的空间会更大!

相关文章

  • 《论语》与现实的对照:三不原则

    《论语·八佾》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

  • 《论语》与现实的对照:速成

    《论语·子路》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文】子夏出任莒父...

  • 《论语》与现实的对照:秩序

    《论语.颜渊》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

  • 《论语》与现实的对照:讷言敏行

    《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译文】孔子说:君子总想言语要迟钝,而做事要敏捷。 李讷说,父亲给...

  • 《论语》与现实的对照:正道

    《论语·颜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译文】季康子问孔子怎样治理政事。孔...

  • 《论语》与现实的对照:政绩

    《论语·子路》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译文】叶公问怎样管理政事。孔子说:“使近处的人高兴,远方的人...

  • 《论语》与现实的对照:装

    《论语·学而》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好看的脸色来讨人喜欢,这样的人,仁心就很少...

  • 《论语》与现实的对照:智慧言谈

    《论语·卫灵公》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译文】孔子说:“...

  • 《论语》与现实的对照:智慧交友

    《论语·颜渊》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译文】子贡问交友之道。孔子说:“要忠言直告...

  • 《论语》与现实的对照:鄙视劳动?

    《论语﹒子路》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与现实的对照:三不原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fpz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