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玉梅老师的非暴力沟通案例,让我不禁反思,我们总站在自己的角度要求孩子!一言不合就开吼~
上周末在公司组织的羽毛球比赛进行后的聚餐里,我家娃在自己吃饭过后不停的跑来跑去。叫了几次她都不回到座位上,当时觉得自己很尴尬也恼火,虽然当时我忍住没有发火,聚餐结束后回到车里,我就迫不及待的把孩子批评了一顿。
当时我坐在主驾位置,孩子坐在我身后的安全座椅上,我训斥的时候也没有面朝她,等我一顿输出完,回头一看,她就那么眼泪含眼圈的望着窗外。
看她那委屈的小模样,我的心一紧,我在干什么?
我感觉到生气和尴尬是因为我觉得当时孩子应该有礼貌的坐着,但这只是我作为大人的想法,却没有想一下,跑跳正是孩子这个年龄的特征。
沟通- 首先,我在没有和孩子沟通了解她的想法,就直接批评。试想一下,如果每次我都以批评的方式直接压制她,很有可能会导致她在公众场合拘谨、不说话,或者成了躲在妈妈身后的胆小鬼。所以自问一下,难道这是我想要的吗?
理解- 我没有提前告诉她在那个场合哪些行为不适合做,就站在我以为对的角度批评她。我没有理解过她的行为,她也不知道妈妈为什么会突然生气。这样会导致什么?我想应该是孩子越来越少的和我聊天、谈心里话,会产生距离。所以,这是我想要的吗?
经过反思,晚上和孩子就这件事重新谈了一下。首先先问了一下那天她的整个感受。
她说:妈妈,那天我玩儿的特别开心,叔叔们也都教我打球,我打了很多,我是不是特别厉害。
然后我又问,所以在吃饭的时候,你和叔叔们都熟悉了,你还想和他们玩儿是吗?她说:是啊,我还和叔叔们约定下次还一起打球。
我说:妈妈很抱歉那天直接批评你,不知道你玩儿得那么开心,也和叔叔们做了约定。妈妈生气是因为,在球场可以跑跳玩耍,但在饭店里是吃饭的地方,我们跑跳玩耍会影响其他人吃饭。而且妈妈喊你坐下你也不听,所以我很伤心
孩子摸着我的头说:妈妈我知道了,下次你喊我我就知道,你别生气,也别大声跟我说话,我就不会哭了
5岁的孩子,说道理也是懂的年纪,但她毕竟还是孩子,有活泼好动的特征。我们往往在公众场合太在意别人对自己和孩子的评价,忽略了孩子的需求和自己应该接纳孩子的天性。
要习惯在意孩子的感受和自己是自己生活的中心
试着和孩子不断建立沟通-理解-彼此接纳,用心听孩子的感受和需求,让自己成为孩子成长路上有温度的陪伴型家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