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孔子的行仪

孔子的行仪

作者: 陈建军 | 来源:发表于2022-09-19 07:40 被阅读0次

—— 一周学习回顾

本周重点学习了《乡党篇》的第一章的第六节:

【原文】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絺绤,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

【回顾】此节是对孔子衣着的描述,记述了孔子的衣服之制。

钱穆先生《论语新解》说,“或曰:《乡党〉一篇,乃孔氏之遗书,多杂记曲礼如此,非必专是孔子始如此。如此节言‘君子’可证,或曰:《戴记》有与《论语》同者,乃剿之《论语》,非《论语》有所袭。孔子动作衣服有与众同者,亦有独焉者。门人记孔子所亲行而已,不得谓‘君子’不指孔子。”

“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有注家认为,这里用“君子”这个词,是认为孔子的穿着代表了礼制,不再是孔子个人的爱好。孔子穿的衣服,不用绀緅二色饰边,因为绀饰是斋祭之服,緅饰是丧祭之服,是祭服才会用这两种颜色来镶边的。衣服的领、袖、衣缘处采用滚边、镶边、缘边等方式进行处理,这几处地方处理好了,衣服的模样才显现出来;否则,就会衣袖不展,襟不正而裳不直,难以正衣冠。亵服是内衣,家居便服。孔子不用红色和紫色的亵服。朱子说,“红紫,间色不正,且近于妇人女子之服也。言此则不以为朝祭之服可知。”红紫二色不是正色,且近似于女人服装的颜色,就是连内衣都不要用红色、紫色,上朝和祭祀用正式的服装那就更不能用红色、紫色(但也有人说:红色紫色是官服,不能用于平时的衣服)。但凡穿衣、吃饭,孔子都绝不违犯礼。

“当暑,袗絺绤,必表而出之。”夏天,为了凉快,平常穿着凉爽的衣服(袗絺绤)。出门办事或会见客人,就必须加上外套,恰如今天穿着背心出门办事、会客,自然不太礼貌,因此不能穿着随便地出门办事、会客。

“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冬天穿的裘、衣也有不同的种类,要搭配恰当;裘与衣搭配,不单着裘,应在裘服外着相应之衣。也有另外的解释,根据《皇疏》解释,“缁衣羔裘是诸侯视朝的衣服,上朝的时候穿比较浅黑色的朝服。孔子是鲁国大夫,所以也穿此服去朝见国君。国家如有凶荒之年,国君穿素服,群臣随之也穿素服,这个素服就是麑裘,比较白的。在年终的时候,举行蜡祭报功,祭祀百谷,谷物是黄色的,都穿黄色,孔子为国君助祭,所以跟君主穿的衣服颜色相同。"

“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亵裘,在家私居所穿,比较长以保暖。短右袂,古代衣服是右手的袖子较短,做事比较方便。“必有寝衣”,寝衣是睡眠时候盖在身上的贴身被子,《皇疏》:寝衣,谓被也,宜长,故长一身有半也。“一身有半”,大概是身长一点五倍。朱子注解说这个寝衣就是睡衣,这个睡衣是上身的一倍半。《说文解字》也有:“被,寝衣也。”寝衣就是被子。现在日本也还有类似的做法,有领有袖。

“狐貉之厚以居。”《皇疏》“此谓在家接宾客之裘也。家居主温,故厚为之也。既接宾客,则其上亦应有衣也。然前亵裘亦应是狐貉之厚也”。居者,坐也,与“居必迁坐”之“居”一样用法。冬日寒冷,席居为寒气所苦,用厚实的狐、貉皮作坐垫是很适当的。

“去丧,无所不佩。”服丧期满,什么饰品都可以戴了,反过来说,就是“服丧,无所佩”。古时男子多佩玉,《礼记·玉藻篇》说,“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朱子《集注》说“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佩戴玉,提醒自己,德行要像玉一样,要完好无瑕。

【总结】这一节说明自古以来,衣着也是华夏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古人是以服饰华采之美为华;以疆界广阔与文化繁荣、文明道德兴盛为夏。从字义上来讲,“华”意为“荣”,“夏”意为“中国之人”,即中原之人。春秋以后又称诸夏。“华”字有美丽的含义,“夏”字有盛大的意义,这是“华夏”一词来源的一种说法。华夏之国,衣美物盛,人必礼学,国必利益。

在古代,衣服的款式、色彩以及上面的纹饰都根据官职级别有不同规制,提醒各守其位,各尊其法,不僭越不冒失。春秋战国时期,也以衣着划分华夷。“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论语·宪问篇》)”华夏的衣服领子都是右衽的,左边那片包住右边那片,按照中国古代习惯只有死者和部分少数民族才穿左衽的。周边落后民族基于生活方式而使用左衽,能够较少地影响拉弓射箭的右臂的活动范围,又能更多地保护右臂不受到伤害,并且方便左手从怀中取放物品,以便腾出右手使用武器。

以上这几节,集中描述了孔子在朝、在乡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给人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孔子在不同的场合,对待不同的人,往往容貌、神态、言行都不同。他在家乡时谦逊和善;他在朝廷上,则态度恭敬而有威仪,不卑不亢,敢于讲话;他在国君面前,温和恭顺,局促不安,庄重严肃又诚惶诚恐。接待国宾、出访邻邦,从容得体……就连穿衣服盖被子都是以敬、诚、度贯穿其中。我们是不都有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受呢?

相关文章

  • 孔子的行仪

    —— 一周学习回顾 本周重点学习了《乡党篇》的第一章的第六节: 【原文】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絺...

  • 孔子的行仪

    —— 一周学习总结 本周学习了《乡党篇》的第五章和第六章的前三段: 【原文】10-1-5: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

  • 孔子在乡里的行仪

    ——《论语》学习之10-1-8-1 【原文】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 【白话】乡里的人举...

  • 天行健:圣人的修养是如何的?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天行健解读: 孔子温和而又严肃,有威严而又不暴戾,恭敬而又安详。人的表情,状态,仪...

  • 两仪四象

    是故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何为大极? 太极是孔子在2500多年前提出的,在孔子之前没有人提出过,在孔...

  • 孔子提出的“太极”概念,我们能正解吗?

    太极的概念是孔子提出来的。 孔子在《易经·系辞上》第十一章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

  • 一阴一阳之谓道

    一、太极生两仪,亦一亦二。 孔子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生两仪。那是太极中包含着一正一反的...

  • 曾昭旭教授:爱是一生的事业

    编者按:孔子用一生的行仪示范了道德人格与爱人事业的成长历程,爱是生而为人的天赋与本能,然而不幸的是,人世间充斥的往...

  • 孔子行游

    孔子行游,马逸食稼,野人怒,絷其马。子贡往说之,卑词而不得。孔子曰:“夫以人之所不能听说人,譬以太牢享野兽,以《九...

  • 孔子的名言

    孔子的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作家名著名言集锦 孔子 年代: 先秦 孔子作品: 《论语》 孔子简介: 孔子(公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孔子的行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ftu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