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读书时,周树人的文章之深奥都是众所周知的。小说有机会在细细品尝,今天讲述电影,拍成电影的画面要比自己想象容易理解些。虽然电影的细节肯定没有小说好,但是传达的中心思想完美的凸显出来了。

电影开端,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本来姓赵,由于有钱人的有色眼镜,让他不敢认祖宗。
主人公在遇到什么不好的事情,都能以精神胜利治疗法一一为自己开脱。不管是关于自己姓的闹事,还是赌博赢钱还被打,还是中间他想女人而引发的不幸之事,最后走投无路。现实生活中,不都需要这种精神吗?若有阿Q这种精神,再大的难度都能轻易的而过。虽然不能说是百分之百除掉烦恼,但是没有什么烦恼是过不去的。
精神胜利法虽好,今天来谈谈阿Q正传里面主人公所传达的为人处世之道。任何一部电影都有不同的传达意境,我们来说说这一部的意境。
不管是什么人,尽量不要对其掏心掏肺,不然别人会以为你狼心狗肺。逢人说话说七分,三分留在自己心中。
阿Q正传这部电影,不管是他自家姓事,还是革命的事。那种见人都掏心掏肺,最后自己倾家荡产,身首异处。
《鬼谷子》这本书里面有谈到揣测一学问,揣摩人情把话说到恰到好处。是世人不管在社交方面,还是在与人交谈中都必不可少的。若是直言劝告,往往会起反作用。虽然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与行,不免让人难以接受。但是我们换一种别人愿意接受的方式。任何人都是有叛逆心理,正是有这一种心理,万有引力,大气压力,等等才能被证实。我们何尝不用这种心理让别人接受呢?若是阿Q听从旁人的意见也不会沦落到最后那般田地。
《墨菲定律》中也提到一个定律,蚕化茧成蝶定律。这个定律以书面上,以及自我理解是,刚来到一个新环境,不要马上就大展拳脚,了解身处环境再动手不迟,因为你刚来根本不知道这个环境都是些什么人。
要慢慢积累经验,不然蚕还没破茧就被别人踩坏就遭了。
书中提到一则故事,讲述一对夫妻来到一家公司就大展拳脚,对公司的进行大改革的合理化建议,导致其他人在心里对夫妻两不平。到后来处处碰壁的是他们,祸事背锅事都由他们来背,做着最累的活,加工资加薪从来没有他们两个的机会,然而他们两个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不就等于最后阿Q最后的下场吗?只是现代社会说错话没有枪毙这一说法,但是在这里你已经走到头了,这里已经容不下了。
这不知不觉又让我想起了厚黑学的标语了“用厚黑以图谋一己之私利,是极卑劣的行为,越厚黑越卑劣;用厚黑以图谋众人之公利,是至高无上之道德,越厚黑越高尚。”
面对,赵老爷,阿Q,这两个教材很好的体现了精髓之所在。有心之人可以慢慢体会观察一下。

阿Q这人物写得不仅仅是小说,也写了那个时代的风气,也体现了那个时代在鲁迅眼里的点点滴滴。鲁迅不敢直言,只能用小说的人物来代替那个时代敢怒不敢言的人。
电影最后讲阿Q虽然没有女人,但是他的子孙连绵无穷尽。
这句话一语双管,也是在提醒众人,我们吸取之精华,吸取精神胜利法,让我们在任何逆境都能一笑而过;鄙弃对任何人都掏心掏肺的坏毛病,不然真的会被所处的圈子遗弃,所处的环境所不容,被这个时代所抛弃。
写到这里,我只想说。这篇文章就电影而引发的,就事论事,不参与任何墨水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