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背上大单反,坐上绿皮车。足迹踏过车水马龙的现代都市,杳无人烟的穷乡僻囊。在无风的时光里肆意挥霍,在耀眼的阳光下尽情撒欢,一遍又一遍欣赏着钟爱的每出话剧,千里万里,只为一个人,一架琴,一首曲。心里住着诗与远方。梦想着有朝一日有个属于自己的音乐书吧。爵士、拿铁、布朗尼,阳光、玫瑰、落地窗......不否认,以上统统,都是我喜欢的元素。我就是这个被告知要生个孩子来治文青病的朋友眼中的文艺女青年。
或许看了这些描述后,喜欢我的你笑笑,想,嗯,挺有那啥范儿的,挺好啊,我喜欢。而略略反感的你,笑笑,想,又是个矫情的伪文青。
02
先暂且搁置关于我是真伪文青的讨论以及喜欢我与否的讨论。让咱来看看网上都是如何定义文青的。
查了下百度,对文青的笼统定义:凡是喜欢文化艺术的青年人,都可称作文艺青年。
另一则颇为有意思的对文青的描述:1、情绪化的对待真实生活。2、超过其真实理解力的表现出对艺术的偏爱。3、缺乏稳定而理性的自省和思考能力。4、对于知识是零散的感受性的接受状态。换句话说:沉溺于最具表面活力的当代艺术性事物的片面感受,在其中我我感动和受难,没有较为系统的理性知识(哲学、历史、文学)根基的支撑。5、把想象中的艺术和生活糅合起来。6、轻视逻辑。7、不一定敏锐但绝对敏感。
这些年,似乎越来越多网上评论把文青指向为“矫情”、“装逼”的代名词。把不学武术、成天无所事事,只知伤春悲秋,不知人间疾苦等等标签贴到了文青的头上。
那些定义文青是种病的言说,立足点在于:生活是踏实的、接地气的,你所有的纤细、敏感、在生活面前都微不足道。在面对越来越多的世俗压力时,文艺已经成为了一个笑话。交织在金钱、家庭生活的欲望之网里,文青能做什么呢?
03
那么,让我们来看看文青能做什么?
众所周知的钱钟书夫人杨绛先生,在她婚后的岁月里,日复一日精心照料生活自理能力差强人意的钟书先生以及患有脊椎疾患并早于她过逝的女儿,同时她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之后又陆续出版散文集《我们仨》、《走在人生边上的边上》、《杨绛文集》等,这样一位世纪文豪,于她,生活与文青的路完全不矛盾。就如钱钟书所言,“她是世上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可见,文青与把日子过好并不矛盾。甚至可以说,有一颗文青的心,可以把枯燥乏陈的日子过成诗。有一颗文青的灵魂,犹如平淡生活中亮起的一座灯塔。
也许一部分网友要说了,没错,她是世纪文豪,是真正的文青,我们崇拜欣赏的,也是她这样真正的文青。但是那些所谓的伪文青就不同了,以为自己背个单反,走走拍拍,再PS加个滤镜搞个背景虚化,你以为你就是摄影师了?泡泡咖啡馆,自拍一张咖啡与书与mac book的合影,你就是作家了?背个双肩包,租辆车,约上三五知已,开展一段未知的旅行,你就是背包客了?留个长直发、穿长群与平底鞋,你就是文青范儿了?确实这些都不足以被定义为文青。但是这也没毛病不是吗?也许这样的朋友还需要时间学习更精堪的摄影艺术、也许需要阅读更多的书籍爬更多的格子,需要走更多的路,认识更多的人。但是至少他们已然在路上,在向着美好的诗与远方的路上,凭什么就说这样的群体就过不好柴米油盐的生活,就是一种病呢?
04
每个人生活的方式不同,表达方式也各有千秋,有些朋友喜欢晒吃的晒玩的晒自拍晒包包,而这些被网友诟病为伪文青的群体喜欢晒文艺的一面。
也许还会有网友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来反驳,晒什么就代表生活中缺少什么呗?也许没错。那么我是否可以把这句话更深一层的理解为,正因为缺少,所以才是他们心之所向?他们希望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文青,一位受人尊敬的有才华的文艺青年。
这类“伪文青”他们也并没有什么不好,因为至少他们是向往美好与文艺的,向往着诗与远方。
钱老曾说:调情可成恋爱,模仿引进创造,附庸风雅会养成内行的鉴赏,世界上不少真货色都是从冒牌起的。
所以伪文青可以说是真文青的学习时期。
他们不以抱怨的姿态与苟且的生活对抗,取而代之是用一颗文艺的心来聊以宽慰。他们正走在成为真正文青的路上,也许路漫漫其修远兮,但是他们已然在路上。
05
我喜欢这样一句对文青的定义:“自律圆融通世故,独立质朴保童真。” 这句话多好的诠释了文青的正面含义。正如一千人眼中有一千个哈母雷特,一千个人心中同样有一千种对文青的定义。
最后,送给大家一首理查德.布劳提根的诗:
所谓人生,有时不过
是一杯咖啡萦绕的温暖
苦也罢,甜也罢
短暂也罢,长久也罢
或许只有那一瞬间的心灵皈依
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