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大年三十,早上六点多醒来,心中惦记着女儿回没回来,虽然特别特别困,依然起来到客厅看了一眼,看到女儿的鞋子,心里踏实了,上个厕所就又接着睡了一个回笼觉。
再起来后,贴了春联和门上的福字,就快十一点了。夫人热了两个烧饼和咸鸭蛋,蒸了一个鸡蛋羹,算是我俩的“早餐”了。
夫人今天蒸的鸡蛋羹真不错,细腻鲜嫩,坚实又入口即化,我立即夸奖了她。就着这个鸡蛋羹,我问她还记不记得以前给她讲过的“鸡蛋墙”的故事?她说知道这事,但是具体啥情节忘记了,再讲讲呗。
于是我又给她讲了一次鸡蛋墙的故事:说是六七十年代的时候,物质极其匮乏,那时候的孩子平时是吃不到鸡蛋羹的,只有家里来重要客人的时候,或者过年来客人的时候,家里才有可能蒸个鸡蛋羹款待客人。不要看那时候穷,但是那个时候的人们都特别讲规矩,就是吃鸡蛋羹都会只吃自己的部分,然后每个人之间还会留下“一道墙”,俗称“鸡蛋墙”。等客人和大人们都下桌了,孩子们会分享一下剩下的“鸡蛋墙”,那是最最美好的期待。
在我小时候,父亲给我们讲了一个真实的“鸡蛋墙”的故事。说是有一家农户人,家里来了客人,母亲蒸了鸡蛋羹招待客人,四个孩子一看,又可以吃到“鸡蛋墙”了,口水都流了三尺,期待极了。大人们在屋里吃饭,推杯换盏,孩子们趴在窗户外向屋里看着,一个个眼睛都紧紧地盯着鸡蛋羹的碗。眼看着鸡蛋羹越来越少,鸡蛋墙越来越薄,心中都是万分着急啊。也许是客人喝酒聊天的兴起,忘记了“鸡蛋墙”的禁忌,竟然一勺子挖掉了“鸡蛋墙”……
窗户外面孩子们期盼的眼神顿时失了色,那个最小的孩子更是控制不住“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屋内与爸爸一同陪客人的妈妈赶紧跑出去抱起痛哭流涕的小儿子,询问怎么啦?另一个大一点的孩子恨恨地指着屋里的客人说:“那个叔叔把鸡蛋墙吃了。”
客人在屋里听到了,也是羞愧的无地自容……
这种故事也只能发生在那样一个贫穷的时代,现在的孩子再都不会关注“鸡蛋墙”了,现在的客人也再都不会遇到这样的尴尬了。因为现在,我们国家已经国富民强了,我们的物质生活更是极大的丰富了,现在的每一天都比过去的过年还要丰富多彩,人们更是丰衣足食,向高品质生活不断迈进。
过年啦,在此也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祝愿我们老百姓的生活更加美好、幸福、和谐、安康!祝愿朋友们牛年大吉!牛年吉祥!牛年好运!牛气冲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