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种过牛痘吗?
如果是,你基本就是个七零后或更早些的人士了;倘然否,那就一定是个八零后。恭喜,还有大把的美好时光等待着你来享受呢。
随着世界各国陆续扼住天花这个恶魔的死穴,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世界已消灭天花病毒。1981年3月中国国卫生部发出通知,决定取消在全国范围内接种牛痘。到目前为止,天花病毒是在世界范围被人类消灭的唯一一个传染病。
据敝家家谱记载,笔者的爷爷,上世纪初生人,出生后数日便感染了天花。当时的情形危险之极,连续多日昏迷不醒,几如死娃子一般。当所有人都认为此婴儿已告不治,爷爷的奶奶却坚不放弃,最后采用民间土方医好了宝贝孙子。爷爷后来出落得非常英俊,且没有留下天花病痊愈者通常都有的麻子脸。
天花在中国流行,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纪。战争中,天花由俘虏从印度经越南带到中国,所以天花在中国古代也称“掳疮”。晋代葛洪在其著作《肘后备急方》中,第一次描述了天花的症状和流行情况,以后中国各代典籍中都有天花流行的记载。
说来也可笑,国人一直以来有个习惯:来个对手,倘能够打败收服,则以武力;如果凭借实力搞不掂呢,那就臣服膜拜。对天花的缠斗过程,便是如此,于是就有了痘神。痘神也叫“天花娘娘”“痘疹娘娘”“麻姑”(哈,与厕神紫姑有点类似)等等。《红楼梦》第二十一回:“凤姐听了,登时忙将起来:一面打扫房屋供奉痘疹娘娘, 一面传与家人忌煎炒等物,一面命平儿打点铺盖衣服与贾琏隔房。”在北方民间,“天花娘娘”一般是与观世音菩萨,送子娘娘一起供奉的,可见其地位之高。天津的妈祖庙天后宫内的神祇包括:天后宫圣母及其身旁的子孙娘娘,痘疹娘娘,眼光娘娘,乳母娘娘等。而在南方,其受膜拜的程度甚至超过海神妈祖。晋江地方志:“奎光阁之西,亦建西厅,中奉地藏王菩萨,并新塑注生娘娘、痘疹娘娘二位神像。”
“天花娘娘”也罢,天花妖孽也罢,其“公道”在于,不论你是皇室帝胄,王公贵族还是寒微草芥,普通百姓,不计种族,不计肤色,但瞄着了你,那就休想从其魔爪里惬意逃生。清朝入关后的十位皇帝中,患过天花的有顺治、康熙、咸丰、同治等四位。其中,染天花而亡的皇帝分别是只活了24岁和19岁的顺治帝和同治帝。据统计,在京城天花高发的数十年里,龟缩在大内深处的包括帝王皇后,权臣太监和嫔妃,死于天花者,几逾半数。1660年十月,顺治最宠爱的董鄂妃感染天花死亡,三个月后,顺治帝也一命呜呼,紧随而去。当时来华的西洋传教士Dyer·Ball记录了山西疫区的惨况:由于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百分之五十到六十的感染者只能坐以待毙。更可怕的是,气候温和的南方地区是天花病毒的温床,汉人都视其为瘴疠之地,畏痘如虎的满族人哪里敢去统治? 也就是说,南方疫情比山西要更严重。
清末学者梁章钜在笔记《归田琐记》中记载和珅被嘉庆帝赐死前,曾给他定下所谓的二十大罪,其中的第十条是这样写的:“国朝曾有中旨,令蒙古王公未出痘者不必来京,乃故违谕旨,无论已未出痘,俱不令来。”这段文字里藏有一段典故:满清掌握全国政权后,蒙古王公贵族进京朝见时,常有不幸感染天花而死者,因此在康熙二十一年十一月,因京城爆发严重的天花,康熙下令,即将来京朝贺元旦的蒙古王、贝勒、贝子等已出痘者许其来朝,未出痘者则俱令停止,避免他们感染。
来个与天花相关的故事来结尾吧。
清代慵讷居士所著《咫闻录》曾经记载过这样一桩奇事。有个人的儿子,刚刚五岁,“出痘,毒重而死”。偏巧这家有个嗜酒的老仆人,一向都很喜欢这小孩子,生前经常抱着他玩耍,现在看他死了,十分悲伤。家中男主人对这老仆人说:“家里为了痘症凶险,一连五六昼夜,上上下下没有人安枕合眼,现在我们都困乏至极,能不能麻烦你为我儿子守灵一宿,明早我们就买棺材把他殓埋。”老仆人当然同意了,男主人又说:“我知道你喜欢喝酒,正好缸里有新酿好的酒,你守灵时口渴了,直接去喝就是,记得不要喝多。” 老仆用席子遮盖住小孩子的尸体,自己端了把椅子,坐在旁边。“守至二更,寂寞独坐,自觉孤寒,取酒烹而饮之”。饮至半酣时,突然想起死去的孩子生前经常偷偷跟自己讨酒喝,不免悲从中来,把席子移开,“以酒灌死者之口,缓能润下”。就此自己喝一杯,给孩子灌一杯,直到酩酊大醉时,自己缩到桌子底下横睡。第二天早晨主人推门进屋一看,“见仆已醉倒,而死者所遮之席已去”,气得不禁骂了起来:“酒鬼酒鬼,让你守灵,你可倒好,自己喝得烂醉如泥,任我儿子的尸体没有遮盖!”他叫了半天叫不醒老仆,只好自己捡了席子,正要盖在尸体上,突然发现孩子脸上“陷下之痘,颗颗分明起来”,这是痘毒发出来的迹象。更加令他惊喜的是,孩子“口有气而手能动矣”。他赶紧把一家人都叫起来,“喜极,复抱进房调养”。第二天,孩子的痘毒彻底发出来了,“头面手足,周身上下,痘竟密洒如珠。越数日……渐之溃烂结疤,月余脱落之疤,大如糊脸,惜乎美如冠玉小子,变为烂臭麻子矣”——不过孩子能捡回一条命来,颜值就不那么重要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