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高效时间想法
公司如何做到高效地开会?

公司如何做到高效地开会?

作者: 冰雨璇韵 | 来源:发表于2019-02-25 15:30 被阅读27次

    01.

    提起“开会”,我相信很多人对它的印象是很不好的,不论您是作为开会人来说,还是作为听会人来讲。因为开会时的好多情景都是这样的:

    领导一个人在台上讲个不停,职工一群人在台下玩得不亦乐乎;40分钟过去,会场上像往常一样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台下的手掌一张一合,台下的笑脸一迎一逢;但是该解决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该反映的问题也仍然没有反映。

    虽然有很多人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但于员工来说,他们无能为力,于领导来说,开会相比于大量繁杂冗乱的工作,或许是还是一时的逃避之举,因此高效开会的解决就被耽搁了下来。于是,大家渐渐适应并默认了这样一种低质低效的会议模式,会议变得越来越长,领导和职工也变得越来越焦虑。

    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开会作为任务下发与任务执行的重要工作接点,随着市场竞争的愈发激烈,随着小群体战略的大势所趋,它在提高企业工作效率中愈加起到了更重要的作用。因此,解决高效开会的问题迫在眉睫。

    02.

    首先,先来总结一下目前开会出现低效的几大类原因。只有明确问题产生的根源,才可以更精准更高效的解决问题。

    一、会议角度

    1、会议目标不明确。

    抛开很多员工在开会之后一头雾水不说,很多会议的召开者可能对于会议的目标也并不是十分的清晰。通常只是列一主题对会议框架进行梳理,而至于会议主题下的分主题,该主题对应哪一部门,该部门的核心业绩及现存问题如何,以及下放到责任到谁,会议召开者或许并没有十分清晰。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口头表述不清,逻辑混乱,造成员工与领导之间的沟通障碍,因而导致会议召开并不高效。

    2、会议流程设计不严谨。

    除了会议目标不明确之外,会议角度另外一个较为重要的因素就是,会议流程设计不严谨。这里所指的会议流程设计,并不是上文所提到的会议主题之下,会议框架的设计,而是指,针对这一框架,时间维度的辅助设计。

    会议召开者对会议的整体时间一般都有一个较好的把控,例如我计划本次会议的召开时间为2个小时,但往往缺乏对各下分流程的时间把控,如会议的讨论部分时间估算为多少,这样就造成两个问题。第一,员工的紧迫感不够,因此对其思维的激发能力较弱,因而使参会过程较为尴尬,容易出现冷场等情况,导致会议时间较长,效率不高。第二,领导把控能力无法凸显。对会议时间掌控不好的会议召开者往往会给人带来拖沓、犹豫等性格理解,造成员工的懈怠与放松,使会议场面缺乏节奏感,由此导致会议低效。

    二、参会者角度

    1、参会人思想未被激活。

    参会人作为会议协作的主要参与者,他们的思维活跃程度往往决定了会议的效率及质量。参会人思想未被激活的原因有很多,除了上述提到的,会议召开者对会议时间把控能力弱,导致会议时间长给员工带来的懈怠感之外,还存在下列原因:

    (1)会议时间规划不合理。明明在思想活跃程度较高的状态下,可以用5分钟解决的事情,却偏偏规划为15分钟,利用“Y”理论人格假设来解释,人们会利用剩余的10分钟进行社交、娱乐等,无意之间就阻碍的会议的高效性。

    (2)会议召开者没有进行适当放权。

    在很多大会现场,我们会经常目睹这样的情况,整场会议下来,领导的讲话率高达90%,而员工的发言率仅仅不到10%。还有这样的情况:员工任意提议都会被讨论,但最终被否掉,这种情境下,虽然员工与会议召开者的发言率较为平衡,但实际上二者并不处于平等的状态,久而久之就导致,员工没有激情去说,领导没有耐心去听,不能达到集思广益的目的,因而降低会议的效率。

    2、参会人员的思路过于开阔,经常性偏离主题。

    这种情况在生活中也屡屡出现。明明提前通知的是方案讨论会,几个小时下来,却变成了茶话会??总之,之前明确的目的及任务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竟然凭空消失了。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对会议目标的明确及流程设计力度不够,因此导致会议场面略有失控。第二,会议中缺乏流程的监督者,这件事如果不由员工代表来做,就只能由公司的领导甚至会议召开者亲自去做。

    03.

    面临以上问题,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有什么方法可以使公司做到高效开会呢?

    方法只有一个,就是优化开会的流程。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优化开会流程!优化开会流程!优化开会流程!

    第一步:任务诊断

    任务诊断是高效开会的第一步。在这一步中,你需要明确开会的目的以及需要完成的任务,而且越清晰越好。而作为所谓的任务诊断,你还需要进行的关键一步就是,分析这个任务的好与坏,难与易。这可以帮助你顺利的判断,在会议中提出来的好多种方案之中,哪一个的可行性更高,由此掌握会议的主动权。

    第二步:会议分解

    在明确任务以及会议需求后,接下来就要对整个会议的流程进行逐步分解。同样的,也需要在这一步当中进行非常细致的构建和思考,越清晰越好。将会议的大框架及大框架之下的小分点进行逐步梳理后,千万不要忘记,给每一个分点进行适当的时间赋值!保证会议可以在最短最高效的时间中以此完成。

    这一部分你可以自己设计进行,也可以参考下面我介绍的一套完整流程进行设计,我们将会议的展开一共分为7个步骤,并把每一个步骤总结为四字词语便于记忆。

    (1)孤立大脑(约10分钟)

    确定成员提出的所有想法。在头脑风暴阶段,会议召开者将按照倒计时的方法,让参会人员将自己头脑中的想法输出并整理出来,请注意,在这10分钟之内,大家的想法产生尽量独立,不要受到其他人的干扰,以此保证想法的独特性和产出的公平性,以此来看,每个人都有说出自己想法的机会,且机会均等,可很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思想爆发性。

    (2)米花拾掇(约10分钟)

    在头脑风暴这10分钟过后,进入到米花拾掇阶段,将所以以产生的想法按逻辑整理并归类。此步骤由会议召开者完成,或员工代表完成,总之不要带有个人的想法偏见,以此保证分类的公平,便于之后讨论的再次展开。这10分钟,也正好为参会员工提供一个稍事休息的机会,保证思维的持续活跃。

    (3)风暴思考(约10分钟)

    经过米花拾掇环节对所有想法的归类与整理,我们已经将头脑风暴当中凌乱不堪的想法归纳的整整齐齐,一目了然。接下来需要做的是,员工将针对每一个类别的所有想法,再次进行深入探讨。而与孤立大脑环节不同的是,这一过程需要充分与他人进行讨论与意见交换,享受大脑与大脑之间思维的碰撞。各抒己见,权衡利弊,最后达到一个目的,那就是再次确认分类的正确性以及想法的有效性。保证各大类之中的想法具有可预见性及可实施性。

    (4)水桶漫步(约15分钟)

    这一环节需要员工和会议召开者共同配合完成。目的是为了对各类别下的优质意见进行进一步排查和筛选。这一步骤与会议的任务诊断紧密相连,会议召开者需要借助各方面因素,全方位衡量每一种方案的可行性,再通过与员工的近距离沟通,进一步加深对每一种方案的理解与判断。最终得出有效结论。

    (5)麦秆投票(约10分钟)

    在这一环节中,员工需要对各类下的方案及想法进行投票表决,以此保证会议的公开透明性,并有利于会议高效的召开,避免因意见不同意而产生的分歧导致时间的浪费。

    (6)铁锹选择(约10分钟)

    这一过程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根据上一环节的投票结果,员工与会议召开者可对上一轮的投票进行意见反馈,并通过进一步协商与磨合,敲定初步的讨论结果。

    (7)环形确定(约10分钟)

    在初步确定会议方案的基础上,对全体员工再一次进行地毯式问询,再次向其寻求意见及建议,以保证方案通过的完整性及结果的有效性。

    第三步:会议总结

    对到会人员进行致谢,并对会议上达成的方案进行进一步阐释及确定,以保证沟通的顺畅性,确保信息准确无误的传达至所有人。

    至此,一个以目标为导向的会议流程全部完成。

    会议分解模型

    现在,在保证会议任务圆满完成的基础上,如果你还想进行进一步气氛的活跃以及团队凝聚力的构建,那么,尽情消磨时光去娱乐,去玩耍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公司如何做到高效地开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gbw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