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职业技术学院 任尔壮
我的面前有一块“面包”
对于这块“面包”的描述,没有外貌,也可称之为虚体,五年前是,现在还是。
是什么致使我有无限的动力,每日去拼搏,无怨无悔,从而为尝上一口“面包”的味道?我想,那就是给自己造出了一个“梦”
从小学至初中,无限强调的是“目标”,从高中至大学,无限强调的是“梦想”,我认为,换汤不换药,都是在告诉你,在自己的面前摆上一块“面包”,然后为尝上一口,开始奋斗不息。
启蒙者
在教你如何在自己面前摆放一块更可口、香气扑鼻“面包”的启蒙者,可能忘记了后续该教你如何尝到它或者尝不到后可更换一个的方法,更或者,启蒙者本人并没有办法。
在这场声势浩荡的尝一口“面包”的行动中,我经常“走丢”,或者直接迷失掉,这时会有人化身为一名慷慨激昂的愤青,喊着口号“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前半段,从而热血的大脑直接忽略掉后半段。
很多人在无数次碰壁后可能会想起后半段的真理,但也会直接掉进下一个自己早为自己准备好的梦中,那就是“不疯魔,不成活”,很文艺,并很励志,同时还能自我不断地催眠,“我知道成功的概率很低,但我这是为尝上一口‘面包’而战,败也光荣。”
现在的我仍是想尝“面包”的其中一员,我想说,尝一口“面包”这是一项非常繁琐的工程,就比如我们追寻的路中会经常奔波劳碌于“一线”,可以说是勤劳的蚂蚁,但我想比作蜜蜂,只因更好听罢了。蚂蚁离不开蚁后,蜜蜂离不开蜂王,而我们一旦停下脚步,过上几天清闲的日子,那将开始灾难性的无助、孤独。
无助、孤独,源于生活的短暂停歇
拥有奴性的蚂蚁在短暂离开蚁后会无助、孤独,因它从思想上就根深蒂固了,蚁后就是面前的“面包”,围绕着“面包”,生活就是积极有奔头的,一旦停止,内心的负罪感往往会站在绝对权威的高度。
不做蚂蚁,争当蚁后
我认为,这是一个人面对自我苏醒的最后一个门槛了,不愿成为蚁后的子民,去为做蚂蚁的主导者努力奋斗。当一只蚂蚁开始全力为争得王位的同时,就必须将自己困进无限循环的梦中,不断地自我激励、自我催眠、自我提升能力、高度等等,但失去的东西往往比王位这一职务更多。这只蚂蚁需要内心对舍与得做准确答复,这样,路途中就不会存在孤独与无助。
我的面前摆着一块“面包”
你可以为尝一口而不懈奋斗,但请不要一味乐此不疲的“勤劳”,可以短暂的忙碌后停下脚步,喝杯茶,聊聊天,上上网,世界,并不是只有“蚁后”一个核心存在,“面包”,不止眼前的一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