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我国教师的“始祖”,享有“万世师表”的美誉。无论是他的教育思想还是教育实践,都永远是教师的楷模,所以“万世师表”这个美誉孔子受之无愧。
首先,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认为,作为一个教师,首要条件是具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他认为如果不学习,不修养,止步不前,就会失去为师的条件。又说:“可与言终日而不倦者,其惟学乎!”他主张教师要尽自己的社会职责,就应该保持一种“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的积极精神状态,终生好学乐学。孔子以诚挚的爱心,尽心尽力地教诲学生。无论什么人向他请教,他都毫无保留地教诲;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坚持教学。在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在陈蔡粮绝时,他与弟子仍然“弦歌不辍”。
其次,孔子提倡“师生平等,教学相长”。孔子在教育事业上取得了伟大成就,得益于他与弟子之间建立了一种和谐、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他与学生平等对话,共同探讨问题,有分歧就展开争论。他坦诚无私地一视同仁地教导学生,也鼓励学生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提出批评。他赞扬学生的优点,也决不姑息学生的缺点。他爱生如子,关怀备至,深得学生的敬仰和爱戴。如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在这种讨论中,学生无拘无束,毫无压抑,畅所欲言,极有利于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孔子还重视并虚心向他的学生学习。他说:颜回的仁德,子贡的口才,子路的勇敢,子张的庄重,都胜过自己,但他能吸取他们的长处而避免他们的短处,所以能作他们的老师。孔子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从学生中汲取养分,倾听学生见解的作风,具有一定的民主精神,这是他教育思想中极为宝贵之处。
再次,孔子坚持“以身作则,说做一致”。孔子认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方式,不仅有言教,还有身教。他认为,教师身教的示范对学生有重大感化作用,身教比言教更重要。教师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做学生的表率。他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他又说:“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如果不能端正自己,又怎么能端正别人呢?教师是学生的榜样,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因此,孔子在一生的教育实践中,始终以身作则,且说到一致,给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