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9月18日,长长的防空警报又让我想起了88年前惨烈的景象,泱泱中华大国,自此写下了被一个小小的岛国欺侮,蹂躏的历史,满口“巴嘎”的日本人在中华大地上到处肆意掠夺,无恶不作。软弱的同胞们被践踏在岛国军队的铁蹄之下。然而,时过境迁,人们似乎忘却了这段历史,对警报,对9.18没有丝毫敏感的样子,照旧匆忙着奔波在自己的工作中,生活里。人们是缺失了些什么吧?
对历史的淡然也许是对现实的照应,随着一代又一代的发展,传承,我们确实遗失了一些东西,不是金钱,不是房子,不是车子,而是骨子里的一种东西,可能是信仰,可能是梦想,可能是大爱,总而言之,是一种文化,一种民族精神。谈起文化,又不得不追究它的渊源,它的发展,它的精髓。
9.18一声长长的防空鸣叫激起了我的天灵盖,这和日本有关。一谈起日本,有些人会咬牙切齿,有些人只是笑笑,有些人只是走马观花,不以为然。而我,想着扒扒太阳旗下的一些精髓,给我们带来些启发。
关于日本,中国人和日本之间的故事太多了,有日本马桶的故事,日本电脑,日本手机,日本汽车的故事等等。撇开这些硬科技,我迎着四季的变更,耐着性子,去挖掘日本民间流行的一种道--花道。
近些年来,花道,茶道,香道日以复兴,变得流行,许多国人认为,花道是日本原有的一种传统文化,殊不知,日本的花道来源于中国,而中国的花道在很久很久之前就消失了。
在古老的时候,花道起源于中国六朝佛道供花时期,在唐宋日益兴盛,但到了清代,就衰败了下来,随后便无影无踪。隋唐时期,日本小野妹子以特使身份来中国互通关系,学习了中国许多先进的传统文化,也包括花道。小野妹子学完之后,回到了日本,住在了京都紫云山法顶寺,并在寺旁建立了六角堂,为当地来学习的僧侣们传播佛法和花道,茶道等中国一些先进的文化和政治制度。
后来小野妹子又在六角堂附近挖了水池,围绕着水池建立了宿舍为前来的僧侣们提供住宿。据说当时伟大的政治家圣德太子在水池里沐浴,便给水池起名池坊,从此,池坊一词开始流传开来。后来天皇赏赐小野妹子池坊姓氏。小野妹子接受天皇的至高荣誉,后代相续供奉六角堂,他们把传播花道看作是一种社会责任,世代对外传播花道。有文字《碧山目录》记载,从起草到现在也足足有千年之余了。
历史上,池坊还没有流或派,因为池坊是日本花道的起源,经过几十年的花道传播和发展,便产生了各种花道流派,但池坊一直是日本花道中的主流,可见其影响的魔性是何其大。
所谓道,古人称之为规律,花道便是顺着自然的更迭,寻找花的规律,花与人融合,到达一种高境界的修养。
花道展示了四季的变换规律,通过色彩,形态,艺术等来展现整年的春夏秋冬,在此,我们先说下春。
在日式池坊花道里,生花是春的象征,春又表达的是植物的初生之美。所谓生花,在日本池坊花道里,表达的就是植物的初生之美。通常生花使用的材料不超过三种,其要求和规范极为严谨和苛刻。
在日式花道里,水仙在表达春意里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水仙生花的插花中,由两株到三株水仙组成,分别都有四叶一花。图中的水仙看出,结合植物的生长规律,层层跌落有致的叶片,与花的高低错落位置重新组合,把原生的美和梦想的美结合起来传达给观赏的人,整个作品展现了水仙挺拔清雅的初春之韵律。
下图的日式水仙与雪柳组成,一个是直立的绿色骨干,一个是飘逸曲线嵌有白色小花的柔美线条,春风过后,小花飘荡在空气中,犹如冬天细密的雪花,白色与绿色相呼应,正有一种冬去春来的意蕴。
下图为池坊的立花,各种冬末的花材与中间常绿的松柏植物让人迫不及待地等待着新年万物复苏的生机,又留恋赞美严冬的美丽。
日式花道展现出来的不单单是自然的美丽,它的美更多的是一种精神的融合。天,地,人三位一体,相聚相融,和谐统一。这种思想又融合在花道的仁义,礼仪,言行以及插花技艺的造型,色彩意境和神韵中。花道中花的线条,颜色,形态,质感又内含了静,雅,美,真的意境和追求。花道让人们在插花中培养出一种德,心和,有礼的情操。花道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结合了园艺,美术,雕塑及文学。花道赋予了一个人的技艺,让人们有能力服务自己的家庭和社会。花道是一种文化活力,代表了一个民族的创新,进步,精益求精的精神,是一个民族不断完善自我的结晶。
花道:柔,雅,美--自然与人的和谐,柔与刚的交融,是我们泱泱中华应学的精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