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疫情期间,难得的一次出游。见到了很久不见的师父和师长,还有好朋友。虽然线上交流也可以实现,但线下交流更有温度。
友谊典范 桃花潭水深千尺这一周几乎没好好读书,去南京给师父庆生,去合肥看导师、师母和老同学。去看导师的事情去年就因为疫情没有成行,今年无论如何都要去。
虽然没有完整地读一整本书,还是零星读了或听了一些。对于苏东坡的兴致不减,听了大概18集《熊逸说苏轼.30讲》和《苏轼词赏析》一书,还看了香帅老师的年度直播回放,很受启发。
被香帅的悲悯情怀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在这个时代发掘微小而具体的英雄主义所感动。被她们团队为这次直播的回顾花絮打动,一场直播背后各种工种的分工、配合,再叠加上疫情的反复变化,尤其是举办地还在上海。可以说是克服了各种该有的不该有的困难,才得以实现。
新时代的英雄主义热浪袭人的南京
一出南京车站,热浪袭来,就感受到南京大火炉的威力。因为贪喝了一瓶从冰箱拿出来的冷藏酸奶,我在火车上就开始拉肚子了 ,下午虚弱地躺在床上,无比真实地感觉自己就像一只在蒸笼里的包子。
听师父给孩子辅导,折服于师父抽丝剥茧,直指本质的分析,同时那些深入的思考用日常浅显的例子呈现,生动活泼,又恰如其分,堪称思想的盛宴。我那看似一团乱麻的线团也在师父的抽丝剥茧下,条理清晰,如1+1=2般简单。
有这样的师父在,还不努力精进,简直愚蠢透顶。
给师父庆生,见到南京的朋友,都是踏实,认真的“学者”(学习型生命体)。跟他们相比,我简直觉得自己没脸见师父。
生日快乐因为一群人爱上一座城---合肥
本来觉得南京到合肥很近,就不紧不慢地安排行程,结果错过了两趟车,还买错了车票,到达合肥站的时候,暴雨如注,眼里一湿,真切地感受到:因为这里的人,才会热爱着一座城。几年不见,合肥不再是印象中尘土飞扬,而多了一些温润,不少小区里也多了很多小花园。
几年不见,师母和师父的身体状况大不如前。导师虽然几年前因为脑出血做过开颅手术,现在腿脚却比师母利索得多,但现在基本生活在自己的世界,师母说除了厨房和门口的垃圾,家里的一切都跟他无关,跟我见了面,也只是问几句无关痛痒的话,基本上无法交流。师母腿脚不好,随时有摔倒的可能,还碍于面子不肯拄拐杖,只是拄个伞。看得出来一日三餐和日常的打扫已经有点让她吃不消。但目前只是请了一个钟点工两个周去打扫一次卫生。
导师年轻的时候就是事业型的,不怎么管家里的事,孩子的教育也多半是师母管。师母年轻时也是女强人,南大毕业的高材生,毕业之后到中科大工作,一路做到博导,67岁才正式退休,今年也不过才76岁,师母是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年轻时喜欢的想做的事情都没时间做。记得她退休时还想学开车。让我吃惊的是,即使现在这样的身体状况,还在学摄影,学口语,学电子琴。许多想做的事情还没做,现在就被虚弱的身体拖累。这种无奈也是人生一道难解的题目。
导师就一个儿子,还在美国。没有亲人可以依靠,年老体弱还在折磨着她的心智。人生各个阶段都有我们要面对的种种难题,人生不易。
我极力劝她找一个钟点工帮忙做饭,应该会减轻她不少的压力。我有天中午给她们做了一顿饭,反复提醒她感受不用自己做饭的轻松感。当然我也知道老年人一是不接受自己的年老,二是不适应一个外人在身边围着转,好像听说导师不太愿意请保姆。
临走的时候,师母跟我说想好了,身体重要,要开始锻炼身体,不要学太多的东西。我们俩互相鼓励着说要一起加油。
还跟一位同学呆了几天,她们家两个孩子,我去的时候两个孩子都去参加夏令营了。后来他们要去泾县桃花潭接小女儿,小女儿结束了21天的夏令营,孩子玩得特别开心。我们参观了他们的营地,家长讨论会,结营晚会。感受到了以培养孩子的品质为特色的夏令营。他们在江上划艇,大小魔鬼日(12公里拉练,滑索),稻田里摸鱼,玩泥巴大赛、磨泥球、打磨竹子、发呆大赛。主办夏令营的老师做孩子的成长教育营已经15年了。其中一位辅导员老师是心理咨询师,开家长讨论会的时候看问题很深入,分析问题很透彻,一针见血,能看到问题背后的根本问题。第二天孩子们离开的时候,这位老师眼含热泪地跟孩子们拥抱。我觉得孩子们在这个夏令营里都被深深地看到了,释放了天性,受到了磨炼。
看完孩子们自导自演的结营晚会之后,还放了烟火和孔明灯,相信给夏令营的孩子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回忆,连我都很感动。
顺便游览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古镇和查济古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