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翦商》,有个观点比较有趣,记录一下。
距今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是基本农业的时代,当时的人类主粮有黄河流域的粟米,和长江流域的水稻。
当时的人类部落会有人殉的情况出现,而南方吃水稻的一些古城文明中这种情况则比较少。
书中就此提出一种观点:水稻带来了和平。

稻田需要灌溉和排水系统,而北方的粟米或黍不需要考虑这些问题。
考古发现了南方的水利设施遗址, 包括主要用来防洪的城墙(宽数十米,高数米,十分平缓以致于人可以从容踱步而上,不利于军事防御),以及用于储水的洼地水塘等。
同时结合气候变迁来说,从一万年前的地球冰期结束后,气温持续上升进入”全新世大暖期“,到距今5000年的时候,湿热气候到达高峰,那时也正是长江流域兴建水利设施的高峰期。
而建设这些水利设施需要较多人口的协作,因此这些部落组建在一起更多的原因是为了生存与协作,不是靠军事征服形成的部落,他们的社会中也就没有特别明显的阶级分层现象(奢华明显的墓葬或首领的宫殿等)。
【注:当然不能一概而论,总有例外存在,也有长江流域的小社会有人殉现象,同时华北古文明中也有人殉较少的文明存在。】
看来人确实是环境的产物,地理条件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的发展,这一点在《枪炮、病菌与钢铁》中也有说明。
我们的命运既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又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支配,甚至在几千几万年前就已经决定了某个年代一批人的命运,实在是想想都觉得神奇,不难推测风水之说在某些历史阶段中具有一定道理。
阅读这些内容拓展了思维,打开了眼界,产生了类似读《人类简史》中关于农业部分时带来的震撼(实际上是农作物”驯化“了人类,让人类从自由行走状态变成了定居的农业形态,各类农作物用它们的果实将人类牢牢地拴在了固定的地方,为他们基因的繁衍而不断劳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