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2018/11/18 Schools of Tomorrow
Photo by Wang Xi on Unsplash问:为什么喜欢上教育?
回:没有比生命影响生命更有意义的事情。
Ken Robinson在公开演讲中引用彼得·布鲁克 (Peter Brook) 写于60年代的著作 Empty Space,书里探讨剧院的核心本质。
空间被布鲁克定义为「剧院发生的空间」。我可以把任何空的空间称为一个光秃秃的舞台。一个人走在这个空旷的空间,而其他人在观看,这就是戏剧所需要的一切。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现代剧院可以拿掉什么东西,仍然算是一个戏剧?灯光?幕布?椅子?剧本?甚至导演都可以拿掉,剩下不能拿掉的是演员与观看者。任何加法,如果没有帮助于演员与观众的关系,都不是必须。
Photo by Desmond Wong生命交流的空间
同样地,「教学发生的空间」存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黑板、桌椅、教室、书本、甚至校长都可以拿掉,只要保留老师与学生,这个关系才是教育的本质。
2003年,台湾新竹光武国中的科学老师林茂成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为了鼓励几位濒临中辍的学生,他带他们前往司马库斯溯溪扎营。
彼此相处两天下来,这些原本看到师长头也不抬、早想放弃的学生,蜕变成不一样的人。有人说:大自然成了品格教育最好的老师。
受到这趟溯溪经历的启发,林老师陆续加入融合自然科学与乡土人文的活用课程,如绿岛浮潜、合欢山与法拉第环岛,这些探索课没有书本教材,更没有随堂考,一切回归大自然,成为光武国中的办学特色。
「大自然教室」确实有它的魅力,它提供了一个丰富的知识宝藏,而真正的教与学的发生,是林老师与学生心灵交流的空间。
新竹光武国中以大自然作教室 /Photo from YouTube以爱为名的钳制
同样是在台湾,最近公视拍摄单元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引起社会各界热烈讨论,改编自同名书作者吴晓乐,放弃律师享有优厚待遇的专业,走进许多家庭当家教,写下十二篇被体制桎梏的故事。
书中的故事就像一把利刃,划开一个个看似美满的家庭。故事的起点,都是家长以爱为名的钳制,强加价值观与期待的负担。
华人社会的家长都希望用教育改变小孩子的命运,结果传统和现代的多重压力下,这些家庭像热锅上的蚂蚁,在密密纠结、伤痕累累的关系中挣扎、爬行,看不到对方,找不到出口。
读完这书时让我感慨应试和主流价值绑架的威力,也许是特殊、较极端的例子,却引起社会许多共鸣及反省。
台湾公视《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剧照教育不只是教师与学生,还有家长,我们常常听到家长是小孩最重要的老师。不管是教师与学生、还是教师、家长与孩子,关键仍是在教与学的关系,回归到生命影响生命的原则。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诗,道出最亲近、也最纠结的千古议题:亲子。
《先知.论孩子》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蔽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
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来象你们。
因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
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在无穷之间看定了目标,也用神力将你们引满,使他的箭矢迅速而遥远的射了出来。
让你们在射者手中的弯曲成为喜乐吧。
因为他爱那飞出的箭,也爱了那静止的弓。
纪伯伦(冰心译)
为什么教育
明基选择了做教育,我经常提醒团队,做教育必须要有情怀、带有理想,因为我们是在服务下一代,培养未来的人才,必须要爱小孩。这是事业也是志业。
因为没有比生命影响生命更有意义的事情。
2010年作者到云南偏乡学校 / Photo by Desmo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