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堂我们讲到需求量不是很明确的情况,我们需要转换条件的表达方式,让需求量显现出来。今天我们来讲前后两次分配过程中,需求量的变化不是规则性的变化时,该如何处理。
当然这里的不规则是相对的。任何不规则的物体,到最终都能够分割成若干个有规则物体的组合。找到这些有规则的段落,将它们连接起来,就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我们来看例题:
五年级给优秀学生发奖品书。如果每个学生发5册还剩下32册;如果其中10个学生每人发4册,其余每人发8册,就恰好发完。那么优秀学生有多少人?奖品书有多少册?
一找到关联物体
在这里两个物体分别是学生和奖品书。学生是1,奖品书是多。需求量的变化是指奖品书。
二绘制分配图,分析总需求量的变化
在绘制分配图的时候,我们发现了差异。在第一次分配的时候,和之前的例题没有什么变化。但是第二次分配,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人每人发4册,总共有10人;另一部分人每人发8册,人数不明确。因此,我们按照真实的情况绘制分配图。
通过图形我们看到,分配1中,每个人分得的奖品书是匀称的,每人5册。而分配2中,则分成了两部分,其中10人每人分得4册,后面未知数量的人每人分得8册。
在第一次分配完,还剩余32册,第二次分配完则刚好分完,因此总需求量的变化是32。
三分析单个需求量的贡献
我们知道,前后两次的分配,总需求量从多32,变化到了0,一共变化了32。但这32册的变化不是一下子完成的,而是一个个地变化过来的,现在我们通过图形来看它的变化过程。
在第一次分配完成的时候,还剩余32。到了第二次分配,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从5册变成了4册,因此每人多拿出了1册,需求量从32,依次变成33,34,35,....如此一直持续了10个人,总剩余量达到42册。
然而从第11个人开始,从5册变成了8册,此时需要从剩余量42册中拿出3册,这样剩余量就变成了39册,此后由于每个人都要增加3册,因此剩余量3册3册递减,直到为0。
所以,学生的人数是由两部分人组成,一部分是前面确定的10人。另一部分是“每人变化3册,一共变化了42册”计算出来的14人,因此加起来是24人。
四 解决问题
1. 从最后一次分配完到第二次前10人,分配量变化:
32+(5-4)×10=42(册)
2. 第二次分配后面每个学生释放的需求量:
8-5=3(棵)
3. 第二次分配中分得8册的学生人数:
42÷3=14(人)
4. 学生总人数
14+10=24
5. 奖品书数量
24×5+32=120+32=152(册)
答:有学生24人,奖品书152册。
一 课后训练
1.四年级植树小组的成员去植树,如果每人种2棵,还有10棵树没有人种;如果其中两人各种3棵,其余的人各种4棵,恰好种完所有的树,问植树小组的成员有多少名?一共有多少棵树?
2.小红从家到学校上学,出发时他看看手表,发现如果每分钟步行80米,他将迟到5分钟;如果先步行10分钟后,再改成骑车每分钟行200米,他就可以提前1分钟到校。问小红从家出发时离按时到校还有几分钟?
二.费曼讲解
在我们实际知道孩子解题的过程中,不仅仅要让孩子具备完整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还要训练孩子讲解的能力。把一件事讲清楚,让别人听懂。我们将课后练习的第1题制作成了讲解视频,你可以参考里面的讲解过程,训练你的孩子把他的解题过程讲解清楚。
三练习答案
1.6名22棵
2.15分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