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可以思念的人,就是幸福
和《挪威的森林》等日本文学一样,这本书更像是对过去的祭奠和释怀。
我们有我们的日子,过去的事,有的不想遗忘,那就在心理给它们留个地方,以示对这份记忆的尊重,仅此而已。不能再自寻烦恼,让他们来扰乱我们的生活。

原著看了一遍后不到一周,电影《情书》就上映了,记得心情很激动,看完的整体感觉是觉得自己看的书不对,书里好像不是这么写的,而我也是看完电影后才恍然明白了“情书”的真正意义。
电影看到三分之一还分不清谁是女一谁是女二,以及谁应该是女一谁应该是女二;看完后又觉得该怎么评价好,是青春纯情暗恋小说,还是一个男人的执念。最后,日本文学和电影整体的氛围,如冬天凛冽又清冷的寒风,干净、悲伤。

藤井树喜欢藤井树
女一和女二长得很像,就是一个演员演的。所以前一段分不清,而女一应该是博子,博子参加男友藤井树的葬礼,而后还是抱着难以形容的情绪给男友寄信,这时博子已经有了追求者,是他们的朋友,但博子无法从前一个人的影子中走出来,让她的男朋友很是难受。
而这些玩笑意味的信竟有人回复,而这个人也叫藤井树,几番发信回信才发现,这是一个重名的女生。博子继续给藤井树发信,知道她在小学到初中都是男友藤井树的同学。于是博子继续执着地向她询问有关男友的一切,上学时的琐事,甚至他小时候负伤参加比赛的操场的照片,还是女藤井树去小学顶着寒风照的,因为她也很怀念那时。
我高中班就有这种情况,一个班两个“王硕”一男一女,在中二学生恶搞的时代里,用重名开玩笑是很常见的。比如老师提问同时站起来的一瞬、发考卷一个优秀一个不及格,同学们在黑板上写下“藤井树❤藤井树”,女藤井树甚至害羞的都不敢直视男藤井树,就这样,女藤井树一直盼着学校生活结束,男藤井树一直在写情书,只不过女藤井树一直不知道。
他们都在图书馆任职,男藤井树每周都借艰涩难懂的没人看的书,然后在登记卡上写下名字,而在说那是为了凸显自己的智慧;而女藤井树和很多人则视作怪癖。多年后,新的图书馆员看到这些时,就把它们视作“小秘密”,认为这个女生好幸福,而且还以收集这些借书卡为比赛作为乐趣。
女藤井树回到了老学校,碰到了能记住多年来所有学生的老师,回到了图书馆见学弟学妹,明白了那个秘密,而电影中在那本书《追忆逝水年华》尾页,画着学生时代女藤井树的素描。还有一段心理描写:“我一面佯装平静,一面想把卡片装进兜里。然而不凑巧,我喜欢的围裙,上下没有一个兜”

博子和女藤井树长得一样并非偶然,直白地说就是替身,可是这份爱女藤井树不知道,博子也不知道,直到男藤井树逝去。到处都是遗憾的影子,心动,心碎,心乱,都有。也有人说她们两人的性格完全不同,只是一种延续,藤井树对博子的爱是独一的,而电影中博子明显表达了伤感,最后在雪山旅馆和男友冲着雪山大喊“你好吗?我很好。”,释怀了。
电影中出现了一只雪地上被冰封住的蜻蜓,似乎也暗示了藤井树的死,他恰好是冰封在雪山里,而这份爱也将被雪山封存,博子和藤井树也将都有新的生活。
最后,生存不过是一场美丽的徒劳,美好的事物似乎只有消逝了才有意义,才会使人余味无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