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田田(中北大学艺术学院)
一、中阮的概述
中阮,也叫次中音阮。是中国弹弦乐器阮的一种类型。阮源于秦汉,兴于魏晋,盛于唐宋,衰于明清。由琴头、琴杆、圆形共鸣箱、琴码、音窗、四根弦、二十四个品格等组成。中阮属于中音乐器,表现出来的音色浑厚深沉、柔和圆润,在表现音乐情感方面具有非常大的优势。中阮既可以伴奏也可以独奏,在伴奏声部中,除演奏旋律部分外还可承担和声声部的内容,起到很好的衬托作用。独奏时,中阮音色醇正、高低适中,给人一种流畅感,让人十分享受。历史上许多名人雅士高度推崇中阮,例如东晋的阮咸等人就十分重视中阮。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1978 年,阮形成了自己的系列,演奏技法越来越丰富、表现题材也越来越广泛;全国各大音乐院校相继开设了阮专业,在许多人的努力下,中阮再次出现在我们面前。虽然阮乐器与其他发展比较成熟的民族乐器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因其历史文化意义、特有的音色应用范围和国家的大力扶持,中阮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二、中阮的演奏
阮隶属弹拨器乐,可用手、指甲、拨片演奏。现今较常用的演奏工具是三角形尼龙拨片。(1)挑选拨片。要突出中阮恬静饱满与浑厚优美柔和的音色特点,挑选拨片很关键。拨片的材质有很多,例如合成树脂、金属、尼龙以及赛璐璐等。挑选拨片首先看材质。阮的拨片常用手工打磨的尼龙材质。尼龙材质的拨片特点是有韧性,在使用过程中不掉粉末,软硬适宜,易于控制,并且耐磨损;其次要看拨片的厚度。拨片太薄,弹奏出的音色会尖锐、不统一导致音色不融合,且拨片易耗损不耐用。经过实践和时间的印证,尼龙材质的拨片,厚度控制在大约1.0mm 左右,演奏者的手感以及演奏出的音色更富有弹性,保证噪音小的同时兼顾了饱满柔和的声音。(2)手持拨片。正确手持拨片可减弱弹奏杂音,是凸显中阮饱满柔和与深沉细腻音色的基石。手持拨片:右手呈虎口状,四指自然弯曲,大指指肚前端轻按在食指第一关节处。放松时,大指第一、第二关节略微凸起呈自然拱起之态,此时右手呈半圆形;左手拿出三角形尼龙拨片,用大指的指肚按压住拨片的两角约三分之二处,露出剩余一角,约三分之一大小,剩余手指自然回拢,手心呈空握状。拨弦时以手腕为主发力点,着力点位于大指指腹与食指第一关节处,以此为轴,带动各部位关节,以最大范围自然上下摆动做弹挑的基本动作。(3)演奏要领。掌握了正确的手持拨片,还要找到正确的持琴位置。以身体为参照,抱琴时右腿起主要支撑作用,琴头向左前方倾斜,琴与左胸口呈30-45 度夹角的空间,有利于演奏时琴体的充分震动。打开左臂手扶琴杆,大拇指腹位于二品与三品之间,右大臂自然下垂,小臂自然弯曲与大臂近似呈直角,肘关节与小臂放在琴右侧面板边缘约三分之一处,小臂连接手腕部位悬于琴弦上方,手腕放松呈弧形,右手大指与食指持拨片,其余三指自然放松呈半握状,身体自然放松。弹挑拨弦以手腕为主发力点,以此为轴动力带动小臂传递到持拨片的拇指与食指上。琴音的发声是由右臂发力的瞬间致使拨片突破琴弦对它的阻力(即右手的弹挑琴弦)而得。譬如日常生活中我们扇扇子时发力都是以手腕为轴带动小臂。拨弦的阻力感:从物理角度理解即受到与本身发力方向相反的环境力影响反馈到身体的感受就是阻力感。弹琴时的阻力感产生于拨片入弦时与琴弦的摩擦感作用在肌体上的感观。阻力大意味着持拨紧音量强,阻力小则持拨松音量小。对于演奏时音质刚柔的信息反馈,是通过持拨片手指获得阻力的时间长短感觉获得。受阻力时间长,音质柔性,反之则刚性。这里我们要特别注意的一点,不论所受阻力大小,弹奏出的音色必须都富有弹性,只有这样,演奏出来的音质效果才具有穿透力。因此当我们的肌体获得阻力感的同时,还必须要同听觉联系与融合。演奏状态是演奏者与作品“琴人合一”的概述。包括了演奏姿势、演奏方法、作品训练实践和自信心于一体的弹奏作品,使音乐能够完美地呈现给欣赏者的状态。自然放松是正确演奏的前提,放松是相对于紧张而言的。音色的色彩以及情感的表达一直是所有演奏过程中追求的目标。一方面,表演者要有积极良好的状态;另一方面,演奏过程中要充分把控好放松与表演间的协调,将自己作为中阮的一部分融入其中。良好的演奏状态就是全身协调自如的结果。演奏阮时,食指与大拇指肚紧紧捏住拨片的同时,不会僵住,其余三根手指呈休息松弛状态,手臂和手腕的松弛不是软弱无力,能做到松弛有度弹挑自如就是最好的演奏状态。
三、影响演奏音色的因素
(一)拨片入弦位置与音色的关系
拨片入弦位置即拨片切入琴弦时所处的地方。拨片切入琴弦时,不论弹拨哪根琴弦,拨片与琴弦始终保持平行且略微向左侧压弦。入弦位置分为基本入弦位置和变化入弦位置。基本入弦位置在阮第24 品与琴码间二分之一偏上与三分之一偏下之间,右小臂置于琴箱右侧板前沿三分之一,手腕自然弯曲呈弧形悬于琴弦上方,演奏时右臂较为舒适且拨片入弦时的音色相对好听。不同的入弦位置音色也会不同,通常靠近琴码的演奏音色质感硬朗,单薄;而靠近指板的音色质感较为柔和,温暖。演奏作品时,为处理乐句间音色对比和情感表达的需要,可改变拨片切入琴弦位置,完成情感的变化。因此,在弹奏阮的过程中,注意变化入弦位置时弹挑忌画圈,以及换弦时的右手臂忌前后移动,手腕一定是呈直线上下摆动而非弧形。靠近指板处弹奏,音色适用于弱奏,演奏柔和的乐段;靠近琴码处弹奏,音色适用于强奏,演奏刚劲旋律部分;从品至琴码1/2 处的入弦位置,一般使用中等力度演奏。入弦的位置牵动着音色的变化,没有单一入弦位置也没有单一的作品,对演奏者来说,熟练运用不同入弦位置的音色是非常必要的。
(二)拨片入弦面积与音色的关系
拨片入弦分为弹与挑,弹挑过弦是通过拨片的两个侧切拨动琴弦产生震动发出声音。在琴弦开始震动的瞬间,拨片入弦的深浅也就是入弦面积的大小,会影响琴声的正常发出,造成音色的扭曲、变形。根据物理学提出的原理:接触面积不同,同样的力度所形成的压强是不同的,即压强与接触面积成反比。由此得出,我们演奏作品处理强弱大小时,并不是靠手腕转动的幅度,而是依靠拨片入弦的深浅和右手持拨片时大指与食指的松紧来控制改变的。当拨片入弦越深,拨弦力度就要越大,右手食指与拇指之间的力量随之增大,以捏紧拨片不掉为宜。其余三指要自然放松微微收拢就好。因此,拨片入弦越深,右手力量也要随之加大,中阮弹奏的音量就强,反之中阮弹奏的音量就弱。大约在1 毫米至3 毫米之间(根据演奏需要,灵活运用即可)。
(三)拨片入弦角度与音色的关系
想要弹奏出好音色就必须使每根琴弦能够充分震动,让琴箱共鸣而没有杂音。这就要求拨片侧面与琴弦呈约30 度夹角,拨片过弦的触弦点与琴弦呈近似90°直角去弹弦,挑弦时拨片的角度相比弹弦的角度略大一些。拨片入弦角度是直接决定演奏阮音色好坏的关键。拨片入弦的角度越大,音色越厚,音色中的噪音也相对增大,反之拨片入弦的角度越小,声音就越薄,噪音也越小。好的音色透亮清润,拨片入弦角度直接决定杂音的有无,决定演奏的质量和演奏者层次。
(四)拨片入弦速度与音色的关系
拨片入弦速度与音色有关的观点是由轮奏音色与弹挑音色二者对比产生。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释:当质量一定的时候,物体受力与其加速度成正比。所以当拨片入弦时,拨片拨弦速度越快,琴弦所受冲击力也会越大,产生的振动频率就越大,同时琴箱振动频率也会随之增大。因此,随着拨弦速度的不断增大,音色会由明快干净到明亮清朗再到尖锐强烈;拨弦速度的不断放慢,音色则会更柔和、更深沉、更悠远、更缥缈。例:如中阮独奏曲《丝路驼铃》中第一部分乐句表达是深远、起伏地。这一段演奏,除乐句间通畅连贯外还要把握肃穆深沉的音乐气氛。要求右手的技巧:每小节以扫弦接滚奏,表现遥遥旅途的艰辛和驼队的顽强勇敢,长音轮奏时加上左手带弦的技巧,用空弦音模仿骆驼队沙漠中行进的脚步声,长轮奏出优美的声调则可形象描绘商人们寂寞旅途中想念家乡的心境。在演奏乐曲中想要表达出理想的音质和音色变化,就必须要注意:拨片入弦时位置,吃弦的深浅,手腕的松弛,入弦的角度结合阮的发音原理,使音源、共鸣、共振能充分发挥。再配合左右手的演奏技巧,做到轮点清晰均匀,力度连贯持久,音色圆润,音质饱满从而达到乐曲中音乐情绪的转换。若入弦时角度或入弦位置等某处未达到规范性要求,乐曲的连贯性和清晰度则会大打折扣。
四、右手基本技巧与音色关系
右手的演奏技巧丰富多彩。右手的基本技巧有:弹、挑、轮、勾、摭、扫、拂、捂、伏、分等。因此也促进了左手的按、揉、吟、平、推、弹、打、颤、滑、带,因此弹拨技法的丰富使得演奏更加丰富,要好好的学习领悟并勇于创新。
(一)弹与挑的三要素:等距离、等角度、等力度
弹、挑是阮演奏的基础技巧,更是弹奏阮乐器的核心之本。(1)等距离。以右手基本技巧“弹与挑”来说,弹挑基本要点是“靠”弦:弹二弦靠一弦,弹三弦靠二弦,弹四弦靠三弦。运用四根琴弦中,一、二弦,二、三弦以及三、四弦的三个间距都相等原理,可以有效固定右手弹与挑时,右手腕摆动的幅度。将二弦作为一个支点。用拨片入弦的位置和拨片回挑的位置作为两个对应点,两个对应点分别与指点的距离相等,这样弹挑的音色听起来会均匀一些。在实践弹挑时,随着弹挑速度的加快,对应距离就要越来越小。总之,要始终保持相等的距离,防止弹与挑频率不均而出现“一快一慢”的“瘸腿”现象。(2)等角度。是指拨片入弦时拨片与琴弦形成的夹角,等角度指的是弹弦与挑弦时拨片与琴弦间形成的夹角相同。相同的入弦角度可以得到相同的音色,并能有效解决弹挑过程中音色“一明一暗”的问题。(3)等力度。是指右手拨片入弦时,弹弦和挑弦应该使用同样的力度弹奏。只有当力相同时,才能得到相同的音量。等距离与等角度相比,等力度相对容易理解一些。
(二)右手的演奏状态“放松、甩开、均匀”
作为一名优秀的演奏者,要想在演奏时做到“炉火纯青、琴人合一”的境界,对右手的要求不仅仅是扎实的技术技巧,还有演奏时右手的演奏状态,用六个字概括是“放松、甩开、均匀”。
(1)放松。这里的放松是指松弛。松弛一词的深层含义是要有耐力。有了耐力,右手才能够达到松弛、自然、放松的状态。从上述手持拨片以及拨片入弦做弹挑的这一过程中,放松的部位有:大臂,小臂,中指、无名指、小指。用力部位是手腕和手持拨片的大指指腹与食指第一关节处。弹挑过程中肘关节保持不动,小臂切勿上下。前后移动;弹弦与挑弦时要思路明确,使音色富有弹性,挑弦时要有意识地去适当加大手腕力量,以弥补挑弦时音量不足,确保弹与挑音量的平衡与音色的统一。
(2)甩开。是指手腕甩开。这一点在日常弹琴中是易被忽略的问题。演奏作品想要灵活自如,松弛有度,手腕甩开是前提。只有甩开手腕才能做到对力度的完全控制,且腕子甩开的幅度、力度的大小以及速度的快慢都关系到演奏的音量和音色。能不能甩开腕子关键就看能否放松。
(3)均匀。是指拨片入弦时右手持拨作用在琴弦的力度要平均。我们以轮奏为例,极快的连续弹挑即为轮奏。时值较长的轮奏可统称为长轮。好的长轮,轮的既匀又密,能持久,有耐力。颗粒性清晰,密集紧凑有连线的感觉。
例如:中阮独奏曲《风摇竹》第二部分。在演奏这一段时,要做到弹挑的音量平衡,音色统一,节奏均匀。首先我们要从慢弹开始,随着熟练度的加深再加快速度。最后达到轮奏的六项标准:手腕活,手臂紧,速度匀,轮子密,音色美,耐力长。由此可见,放松是前提,甩开是关键,在放松,甩开的基础上才可实现弹挑均匀。右手演奏中的“放松、甩开、均匀”。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三)右手扫与拂与音色的关系
扫与拂的技巧是阮应用较多的技法,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有扫与拂技巧在其中。想要演奏好扫与拂需要知道其演奏要点。拨片同时弹或挑三、四根琴弦,如同和声般,琴弦的振动会使三、四个声音综合成一个声音,我们称之为和弦。这一特点让中阮在乐团中占有很大的优势。这一技法多用于表现情绪激昂的乐段,要求有爆发力的同时音色要通透饱满而宏大。因此在弹奏扫与拂的技法时,首先,注意右臂力量的控制。因为扫拂牵扯到大臂的力量,甚至是全身的力量,要求整个臂力都要垂下来,通过腕关节,贯穿到指尖。其次,要注意扫拂的路线。虽然同时振动三、四根琴弦,不宜做完全垂直过弦,但也要注意拨片与琴弦间垂线的夹角偏差不宜过大,偏差要控制在十五度以内,以保证四根琴弦的弹点统一,音色相同,融合度高。最后,右臂要整体松弛不可紧张。弹奏时有足够的耐力保证扫拂音色的一致。
五、结语
在半个世纪以来,经过几代艺术家的努力,阮这件本土民族乐器越来越家喻户晓,随着国家对民族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21 世纪这个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认识阮。了解阮好的音色标准和怎样达到这样的标准,是我们应该具备的音乐素养。对于中阮演奏者掌握弹奏的正确方法与处理音乐色彩时音色的灵活运用是必须具备的艺术素养。本篇文章从阮的音色去立点,引出产生音色的演奏工具拨片。从如何挑选拨片联系到右手与拨片的关系引出持拨片、持琴等姿势及弹挑琴弦,再由影响演奏音色的因素展开拨片入弦时的“角度,面积,位置,速度”四点去明辨音色的变化,分析并掌握拨片入弦时较好的演奏方法是品鉴音色优劣和解决作品演奏表达情感的基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