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介绍了他的朋友来我这里面试,遗憾的是没有通过。晚饭后,他来找我理论。
朋友说:“他是我以前的同事,一起在两家公司奋战过,能力互相都是很清楚的,我觉得他完全能够胜任的。你们是怎么面试的?”
我说:“是我面试的。一共有两个题目吧,一个是答案确定的题目,一个是开放式的设计题目。他在第二个题目的回答中问题很大。是一道200多字的题目,问题只有一句话,其余内容都是在解释问题中的名词。题目是很简单的,只是相关名词比较专业,他可能没听过。20分钟的时间,他一直在关注那些不认识的名词,而没有从问题入手。”
朋友反驳到:“你用别人不熟悉的场景来考察,肯定会影响别人发挥啊,你这样做不公平。”
我坚持我的想法:“其实很多工作并不困难,也有很多人可以胜任。但是我需要找一个沟通成本最低的人。越是复杂的问题,就越要有方法论。如果可以从具体问题倒推关联项,就会发现很多信息仅是误导作用。工作中难免会有不熟悉的场景,方法论是必须具备的,才能进行结构化思考。他可能是最好的,但是,我要招最合适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