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孩子,挑战:宝宝闹,爸爸来!
爸爸工作实在太忙了。
因工作性质,爸爸长期出差,半个月回家一次,好不容易回家了,各种工作电话应接不暇。
小宇经常盯着放不下手机的爸爸,眼睛里充满期待,有时跟爸爸还有点疏离,让爸爸即心疼。又失落……
爸爸也想陪孩子呀,所以每次出差回来,出于补偿孩子的心理,就经常带孩子逛街,高校运动场,大型商场,游乐园,公园……小宇发现,只要爸爸回来,他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小宇就这样迷上了“逛街”,生气,逛就消气了;别人不顺他的意,逛就舒坦了;难过了,逛……只要带他逛街,什么都好说。渐渐地,逛街成了他要挟大人的手段,谁都拿他没辙。有一天,小宇逛了一天后,还没够,晚饭还在哭着要逛街,不吃饭。爸爸一答应满足他就秒变脸,哭转笑……
小宇在通过不逛街就闹,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玩我说了算,你们说的不算!并开始在全家人面前挨个哭闹,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求情”。
大家都累了,不知怎么对付这个小魔王。爸爸此时隆重登场:“让我来!”
你以为孩子这就消停了?他的“大招”还在后面。
2 咦,这招怎么不灵了呢?因为有个情绪管理特别棒的爸爸!
哭闹已经无法达到目的,孩子的行为开始升级。小宇一边哭一边狠狠挠爸爸的脸,不让爸爸靠近,爸爸就说:“你不让爸爸抱,那就放你下来。”孩子一听,爸爸不怕他挠,就跑过来要抱抱,爸爸又抱起,轻拍孩子的背,安抚情绪,不打不骂,反反复复,给小宇折腾了无数回,鼻子和下巴都是红红的划痕。
我一点也感觉不到爸爸的怒气,只见他一直在用这种方式安抚孩子:孩子挠他了,他放孩子下来,孩子要抱抱了,他二话不说就给抱。
只做不说,行大于言,爸爸不在冲突现场借题发挥,严厉责骂孩子,而是保持冷静,以和善而坚定的态度,给孩子抱持,对情绪无条件接纳,行为有条件接纳。
可孩子就这样对待爸爸一个小时。
爸爸今天辛苦带孩子一天,因为这闹了一通,晚饭跟着也没能吃上。可是,从始至终,爸爸把场面控制得很好,自己的情绪也调整得很好,我在课堂上学到的几个正面管教育儿工具,爸爸用得非常好,可以称得上是“范本”了。
3 爸爸如何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搞好关系再说!
孩子情绪稳定了,爸爸给他洗澡。这时,教育“范本”又出现了,爸爸开始平静又温和的用“你句式”和小宇沟通:“爸爸知道宝宝很难过(情绪命名),想去玩(帮孩子表达需求),可是不吃饭不睡觉的玩,是不对的,我们以后可以在吃饱饭和休息好了再逛街(请求你希望孩子做到的事),你说好不好?”
小宇:“好――”
爸爸:“以后都要这样做了哦,知道了吗?”
小宇:“知道――”
先连接好关系,再纠正行为,是为了孩子的感觉好起来。因为,感觉好才能做的好。很多父母急于解决问题,或是让孩子吃教训,会在孩子情绪很差或者冲突双方都在气头上的时候打骂,惩罚,以为这样孩子下一次就会乖乖听话,而不愿相信,在孩子情绪平复以后,再进行行为纠正才是最佳时机。在我们工作和生活中,已经习惯用成年人的方式,有办法把情绪放一边,让“事件”优先,而不是“感受”优先。因此,我们也更容易把目光聚焦到所有“问题”上,去努力,去解决,而忽略了照顾孩子的感受。可孩子的感觉比我们更敏锐,更细腻,也最欠缺良好的技巧去表达,有的时候,就会以“不良行为”表现出来。这里,除了要去探索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也要先照顾孩子的感受,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去解决问题,而是给孩子一个缓冲,也给你一个缓冲,让我们用更平和的状态去面对接下来要处理的问题。
爸爸对育儿知识的恰当运用,让我惊叹。
4 爸爸总结:孩子有问题,我们就没有问题了吗?
爸爸事后总结:孩子这样,是我们有意无意惯出来的结果,我因此今天吃不了饭,被孩子攻击,不完全是孩子的问题,我们做父母的要承担责任。
我说,至少百分之五十。爸爸同意。
为什么爸爸认为父母要承担至少一半责任?这不是给孩子闹的吗?
因为,抓住别人的问题不放太容易,面对自己的问题却太难。孩子的行为有问题这显而易见,而这些行为却是父母“言传身教”出来的。就说一说小宇闹着逛街这件事,一开始同意了他不限任何时间都可以出门,就不要责怪他后来无理取闹;如果一早发现他用这个办法让大家围着他团团转就及时纠正,就不会有后来的变本加厉;我们不断在孩子的试探中被得寸进尺,步步妥协,就不要怪后来出现难以收拾的局面。孩子在寻求关心和爱护用了不当的方式,做父母的当然要反省自己平时教育方式不当,有责任把自己的错误纠正回来,同时把孩子的错误逻辑也修正回来。
在每个人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不在问题发生时站在道德制高点互相责备,羞辱之后,才能致力于解决问题。否则大家都停留在各自的情绪旋涡里,哪还有办法看到问题的根源所在呢?
被孩子折腾得筋疲力尽也不忘理性分析经验教训,不推卸责任,爸爸真棒!
5 和善而坚定的爸爸:解决问题之后,守住规则与界限更重要
故事还没有结束。
到睡觉时间了,我们从外婆家回来,到了楼下,小宇还是说:“逛逛”。
爸爸:“不去了,回家。”
很明显,小宇还是在最后试探了一下我们,看看我们设置的底线在哪里。我们顶住他可能再继续哭闹的压力,顶住被折腾一个小时后的疲惫,守住了我们设置的规则。这时,小宇看着家的方向,说了一句:“neinei……(要喝奶)”没有哭闹,很平静,爸爸抱着走也不挣扎。爸爸在用和善而坚定的态度让他知道:这次是认真的,哭哭闹闹不能成为要挟父母的方式了。
爸爸转过来悄悄跟我说:“我以为他还要闹一场……”
育儿之路没有一劳永逸。问题解决之后,孩子会不断出现新状况。在探索成长的路上,他开始丈量世界的广度,试探着父母的底线,关系中的疆界,以建立自己的王国。我们则需要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健步如飞的孩子。最终,共同从孩子的世界得体退出,划出一道长长的分界线,看他走入更广阔的天空。
6 育儿是父母共同的责任:加强沟通交流,家有熊孩子,也有最强队友!
育儿是父母共同的责任。少有机会参与教育孩子的爸爸为什么能在不参加系统学习的情况下生动地给我上了一课呢?
这离不开我们平时经常交流孩子的日常中,达成的一个共识:不因为我是全职妈妈,爸爸就逃避彼此在养育孩子上承担的共同责任,而是都参加孩子的养育中。一起付出,一起努力。有时,爸爸付出的还要更多。爸爸的坚持,对孩子的爱,让我这个致力于学习好的育儿理念教育孩子的妈妈佩服不已。再观察小宇几天,我们在他喜欢逛街这件事上只要做到提前告知安排,并信守承诺,小宇就不再哭哭闹闹。他很清楚地知道,爸爸妈妈会按事先我们约定好的去做,不接受他临时起意破坏规则,他最终也要遵守约定。
再回头看看在那些育儿路上让人感动又暴跳如雷的每个瞬间,我发现,每一个生命的成长与陪伴,都离不开父亲和母亲任何一方的付出和关注,孩子的出现,也像照妖镜一样照见了我们很多个性上,问题处理能力的不足。
新的一年,小宇长了一岁,这将会有更多的育儿挑战等着我们,我和宝爸也都有各自新的工作计划、成长计划。做这个家中,彼此最强大的队友,是我们共同的使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