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那届初中是平中教学成绩跌到谷底的一届。当时的城关一中中考成绩最好。平遥二中也比我们好。主要是其他学校都抓得紧,我们从初一起就自习很多。每天六点半早操后有早自习,城外离校远的不跑操。七点多回家吃了早饭再去上半小时早读,语文或者英语轮流。早自习和早读老师不来。然后上四节课,中间课间操是体育老师组织大家列队做操。12点40放学。下午两节课后又是自习课。晚饭后,7点半到九点是晚自习。下午的自习和晚自习一般也没有老师管,老师们在教研室,我们有问题可以去找。偶尔也有老师会到教室转转,看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
这样的作息安排,有很大的自主性,对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很大作用,在后来的人生中,我们很多人都身受其益。这是从长效看。另一方面,基于当时的年龄和社会环境,我们年龄小,自制力差,而随着改革开放,物质丰富,外界的诱惑越来越多,很多自习时间都被我们用作它途,成绩逊于其他管理严格的学校也是必然。
那时候的自习课,有时候做作业,有时候看课外书。好学生就是写作业,复习功课,像赵伟红,呼延兰等同学。不学习又不跑出教室去的就多是看闲书,杂志和小说都很受欢迎。武侠小说,言情小说风靡一时。很多人不放过任何一本流传的书,像我就是这样的典型。
最初看的杂志是《作文》《阅读》《故事会》之类的,后来《辽宁青年》《知音》《读者》月月必读。在互相交流中,《传奇故事》还是《传奇小说》的记不清名字的杂志也开始涉猎,记得有次借了秀才的杂志看《玉娇龙》,着急看完还书半夜里钻被窝打着手电筒偷看被爸爸发现,好像那本书上其他内容里有些少儿不宜的,其实我并没有看到,但老爸不知道,他大发雷霆要给我把书烧了,急得我赶紧求告是借别人的书,要还的。第二天一早赶紧还书,现在根本不记得那故事说点啥,因为没看完,《玉娇龙》这个名字倒深深刻在脑海了。其他那么多杂志的内容则雁过无痕。
那会女生爱看的小说是琼瑶、亦舒等的言情小说,就像现在的网络小说泛滥一般,也有很多不知名的作家写的。好像我都看过。男生爱看金庸、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同样也有许多名不见经传的武侠小说在男生中流传。金庸的武侠小说我也是来者不拒的。(古龙的书我是高中毕业以后看的)记得郭杰说:“武侠小说看多了发现不同作者的书内容还能互相衔接上”。为此,我也去看了很多乱七八糟的武侠小说,可惜没有达到他说的那个境界。
因为爱看闲书,那时候每月爸爸给我三块钱的零花钱。除了不回家吃晚饭时花两毛钱买根麻花,一碗老豆腐,剩下的钱,我都用在了买书上。家里的教诲是杂志小说借着看,工具书则要买回来随时备用。为了能更容易借书,我还是偷偷买了好多书和杂志。那时候有个“五角丛书”,顾名思义,每本书五毛钱。我买了好多本。还花巨资买过一套戴尔卡耐基的丛书,但现在只记得其中一本是《人性的弱点》。(记得这事是因为前几年收拾家,翻出一封王丽给我写的信,信上说她欠我的钱和这套书以后还给我。几十年过去了,物是人非,我们早已经失去了联系。听说她远在异国他乡,愿她一切安好!)
书为媒,我和很多同学有了密切接触。除了目前保持联系的的死党,那会因为书和安文娥也有过很多互动。在我记忆里,我们性格相反,学习成绩也差很多,她是个内向的好学生。虽然互相借书,但我一点也没有被人家感染到爱学习的方向。实际上,无论男闺蜜还是女闺蜜,我们都是一起传阅了很多闲书,在交流中价值观不断碰撞才慢慢走到一起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