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涂坊“釆血”记(七)

涂坊“釆血”记(七)

作者: 田凫 | 来源:发表于2019-04-21 17:33 被阅读0次

一觉醒来,屋子里还黑咕隆冬的,外面却传来悦耳的鸟的鸣叫声和“咚咚咚"砍木头的声音,心想天应该亮了,却赖着不想起来。又躺了一会儿,起来到外面一看,天已经大亮了。

早饭是香茶配地瓜。黄澄澄的茶水,浓郁扑鼻,喝一口清甜芳香。糯糯的地瓜,香甜可口。桌子上还摆着炒豆角,茄子,腌罗卜,刀豆等几个菜,但因为少油而显得干巴巴的。这里的人们生活很艰苦,田地少又较贫瘠,生产的粮食不够吃,有时政府会给一些返销粮,不够的话再到黑市买一些高价粮。山上的收入有限,地瓜是他们半年的主要食物。

告别了热情的房东和新结识的小伙伴们,我们踏上了回去的路程,爬上山顶往下看,豆子坑这座村庄匍匐在下面的山坳里,显得那么破旧、衰败、闭塞,也许它曾经兴盛过,热闹过。但现在是真的衰败了。有几家已经搬走到另一处盖了新房,剩下的几家还在苦苦坚守。昨晚我认真查看了他们的家当,除了几件农具,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真的是家徒四壁。我不敢多想,生怕自己犯错误。

下山一路都是小跑着。路上碰着到半山亭小学上学的孩子们,背着书包,还带着中午的饭。山里的孩子读书很艰苦,每天都要走好远的山路,有的还光着脚。路上,其彬顺手釆了一棵开着花的小草,告诉我这种草配鱼腥草、四方草可治痢疾结肠。我接过来仔细地打量,只见它小小的茎,小小的叶子,顶上开着紫微微的彩蝶般的合瓣小花,显得那么的娇羞和稚嫩。这不起眼的小草,竟有那么大的作用,真让人另眼相看。我不禁肃然起敬起来。

一路上,其彬还喋喋地告诉我溪源的历史变迁。过去溪源是只一片荒莽的深山老林。后来外面的一些百姓受不了苛捐杂税,走投无处只好携家带口躲到这深山密林里来,砍倒了树木,劈光了荊棘,开垦出一小块一小块土地,种上茶树,种上金桔,种上粮食作物,他们生存并在此繁衍,这是他们祖祖辈辈历经千辛万苦建立起来的赖以生存的家园,承载着他们所有的喜怒哀乐。尽管历尽磨难,但他们矢志不移,苦苦坚守着这片土地,他们坚信只要勤劳,就象茶水一样一定会回甘,就象他们亲手种下的金桔树,一定会挂满金色的果实。

下了山,出了溪源,到公社已是下午一点多了。

相关文章

  • 涂坊“釆血”记(七)

    一觉醒来,屋子里还黑咕隆冬的,外面却传来悦耳的鸟的鸣叫声和“咚咚咚"砍木头的声音,心想天应该亮了,却赖着不想起来。...

  • 涂坊“釆血记”(八)

    九月十八日起至二十一日,我们四十几号人全部集中在红坊、涂坊两个大队,做普查的最后扫尾工作。 我们几个人的吃、住都安...

  • 涂坊“釆血"记(一)

    一九七四年九月七日,接到公社通知,抽调大岗知青场十四位知青参加全社的血絲虫病的普查“釆血"工作。 血絲虫病民间叫“...

  • 涂坊“釆血"记(三)

    九月九日晚上集中在涂坊八队进行釆血“试点"。 九点正式开始。随着一阵纷沓的脚步声,狗吠声大作,手提小马灯昏黄的光晕...

  • 涂坊“釆血"记(二)

    九月八日上午,我们准时到公社卫生院报到,下午参加公社召开的全体人员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地区、县防疫站的专家,公社干部...

  • 涂坊“釆血”记(五)

    九月十三日我们结束了中华大队的普查工作,转场到洋坑大队。有遗漏的,没釆集到血样的,都留给当地的赤脚医生去完成。 洋...

  • 涂坊“釆血”记(四)

    九月十日我们回场里休整了一天。 十一日上午,我们三个人从大岗出发到羊坑路口和大家会合后即前往中华。从洋坑到中华十余...

  • 涂坊“釆血”记(六)

    九月十六日下午,我们三组人员全部开进溪源大队。 溪源大队是全社最山,最分散的一个大队,十几个自然村散漫的撒在扁岭的...

  • 血涂

    绘本上有这样一个故事。 “很久以前,有两个女孩,她们是非常非常要好的朋友。她们彼此依靠,相互扶持,是全世界最幸福的...

  • 哦,苦竹山

    涂坊大岗知青场背后的山叫苦竹山。 苦竹山海拔大约在六、七百米,它从涂坊的洋坑连连绵绵过来,又连连绵绵地延伸到涂坊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涂坊“釆血”记(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guj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