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整整一个月,都在乡镇工作,期间,走访了一些地地道道的百姓人家。那么巧,走过的那些农户,我有着共同的感觉:环境脏和乱,身体病和弱且全是七老八十的老人,要么留守,要么空巢,看上去精神孤单与颓废,体力劳累与衰弱,生活困难与贫乏。
他们的状况,使我很在意他们的子女状况。我不能依他们目前状况而判断出他们子女的状况,是的,我不敢武断以为他们子女的生活环境亦是脏和乱,我更不敢判定他们子女的生活亦困难与贫乏。
我一个关注的是他们的堂屋、厨房与卧室,每到一户,我就去他们家的堂屋、厨房与卧室看看。有的灰尘成垢;有的鞋子四处散乱,东一只西一只,鞋底一只朝上一只朝下;有的房间里全是废纸废塑料袋等各种杂物,其实我仔细观察了并问了一下,那些杂物,他们大多都已经不用;有的放在锅灶上的菜都已经生霉了,然后我悄悄地说:“那个莴苣生霉了,把它倒掉。”
我二个关注的是他们的身体状况。每到一户,我喜欢询问他们的健康与否,几乎所到之家,都是身体生过病且动过手术的,大大小小,有的手术过已经10几年,有的几年,有的看上去恢复的不错,有的一看上去就是位病人,有的吃药的钱都难以正常维持。我问了他们办理“特殊病种”的事情,他们说有750块的门槛费呢,意思是750块钱的药都吃不起。
我三个关注的是他们子女是否常回家看看。每到一户,特别是又脏又乱看上去又穷且自己身体又不怎么健康的人家,我情不自禁地就询问一下他们子女情况。回答如出一辙,说子女呢,子女也困难,有的说的是实际情况,有的则明显哭穷想要扶贫;说子女呢,儿子都40出头了,媳妇还没谈呢,我嘴上没说,心想难怪呀,这样的条件,哪个姑娘肯上门呢?后来发现,这样的户数还不少;说子女呢,子女都有他们的子女要忙,说子女要供他们子女读书上学、吃饭穿衣,意思是向我说明就顾上不上他们了。我觉得这些都是没有说服力的理由,我意思是想向他们说明,他们子女应该常回家看看,不是要给多少钱,主要是回来帮他们打扫打扫卫生,搞搞家里家外的卫生环境。
每到一户人家,我都有想打扫卫生的冲动。我对一户人家说:“把不用的东西全部扔掉,把地面每天扫一遍,自己住的地方弄的干干净净的,这样呢,人都不容易生病呢,你看现在的疫情,叫人勤洗手之类的就是让人讲究卫生的呢。”
有一位大约60外一点的老人说她是糖尿病,眼睛看不清楚,地面上的灰尘、废纸条之类的东西,她都看不见呢。我就问她闺女儿子呢?她说闺女儿子很少回家来,说儿子在县城,闺女就住在前庄子。我跟她说:“叫他们多回来回来,帮你把房间好好打扫清理一下。”后来在走进的任一户稍上了年纪的人家,家园子都如此,我都会说同样的话:“让你的孩子们回来打扫打扫家里家外,把你们居住的地方弄的干干净净的,这样子,人住的舒服呀。”
我有时有点直来直去,我看到他们那些生活的环境,我就忍不住和他们啰嗦起来,因为心里挺难受,不知道因为老人们,还是因为老人的子女们?好像都有。
推人及己,我们家有老人,嫁过来的家里有婆婆,原生家庭里有老父亲。老小老小,老人就像孩子,感觉他们年轻时候还是挺整洁干净的,但随着年龄的越来越老,我发现他们爱卫生的习惯有所变化。大概人年纪大了,一是体力衰退,二是视力退化,三是智力下降,所以承担家务活的各种协调能力在下降,还有基本失去审美观。婆婆喜欢在院子的地上晒各种种子,我呢就以为,晒种子应该用一个匾或者大菜篓子之类的物具,然后晒个时间段就该把它们收纳起来,而婆婆呢,如果我不提醒她收纳,种子就有可能在地上晒一个多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每次我一提醒,婆婆就说:“碍你事呀?”我说影响美观和心情呀。再说父亲呢,老家的院子很大,但他喜欢把各种杂物放在堂屋的南门口,扫帚应该放在院子南墙或者旮旯里,他却喜欢放在堂屋门口,每回家一次,我都要把家什重新收拾摆放一下,就立刻感觉整齐有条理多了。他们睡的卧室也是,床头柜上堆满了乱糟糟的东西,乱一次理一次,我们就得耐心帮助拾掇与整理,从中体会到做儿女的责任,享受到做儿女的乐趣。
余生,常回家看看,帮助老人打理打理生活,给他们一个干净整洁卫生的生活环境,这大概是最平凡不过的实实在在的孝心了。余生,不停修炼自己,修炼成一位热爱整洁干净、讲究卫生,勤劳勤奋、积极阳光与热爱读书的老太太。
2020年6月21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