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PMbook
第三次看《从0到1》学到的东西

第三次看《从0到1》学到的东西

作者: 探未实验室 | 来源:发表于2016-04-24 21:26 被阅读165次

15年2月,春节在家第一次读《从0到1》,当时我还在读大四,正带着青柠互动一边做外包一边做产品。
15年5月,再次读《从0到1》,当时青柠互动刚刚拿到投资不久,正在经历第一次转型。
16年4月,第三次读《从0到1》,此时青柠互动第二次转型后,新项目上线没有花钱的情况下获得了数万用户,但是有一些数据未达预期,产品回炉调整中。

因为多了一年的成长,第三次看《从0到1》,收获远远大于前面两次,于是特别想写下来,一是作为记录,二是分享给别人。

1.创新

商业世界的每一刻都不会重演。下一个比尔·盖茨不会再开发操作系统,下一个拉里·佩奇或是谢尔盖·布林不会再研发搜索引擎,下一个马克·扎克伯格也不会去创建社交网络。但是大多数企业都在照搬他人的模式,做大家都知道如何去做的事,这只会让世界发生从1到n的变化,并且让企业面临激烈的竞争而失去利润。

全球的教育都在用同样的方法教授年轻人同样的内容,而不顾个人的天赋和爱好,每个人都要面临激烈的竞争,越到高等教育阶段,这种现象越严重,直到竞争激烈到把他们的梦想吞噬殆尽。因此大部分人都会循规蹈矩,墨守成规,创新更是极其少见的事情。

创新应该创造新事物,并且先主导一个小的利基市场,在这个基础上扩大,直到达到你预想的长远目标。

我用两个个例子说明一下:
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了很多记账软件,比如:随手记、挖财,这两款软件都已经发展多年,拥有巨大规模的用户,但是近期仍然有新的创新的记账软件杀出来并且获得自己的市场。

第一款是:财鱼管家,这款记账软件主打余额记账法,因为有一群人觉得每天记流水账很麻烦,但是有统计自己各处资产的需求,现在我们有各种银行卡、各种宝、各种投资,每次统计的时候都非常麻烦,财鱼管家第一个提出余额记账法,这样财鱼管家自己主导了这个利基市场,并且没有替代品,我会经常安利给身边有这种需求的用户,他们要做的也是找到这群用户,几乎不用担心竞争。

第二款是:多多记账,这款记账软件主打语音记账,记账是一件很琐碎、枯燥的事情,多多记账通过技术创新,创造了新的交互方式来记账,你只需对多多记账说一句话,就可以记帐,并且可以自动识别进行分类。多多记账通过技术创新,定义了新的市场,并且主导这个小的利基市场。

从0到1的创新是极其艰难的过程,但是想创造一家成功的公司几乎没有第二种方法。

2.销售

尽管销售无处不在,多数人还是低估了其重要性。特别是很多人都在鼓吹,最好的销售就是做最好的产品。这句话就是骗人的,即使产品没有差异,高超的销售和推销自身也可以形成垄断,反之则不行。

我们总是高估科技和工程工作的难道,因为这些领域的挑战显而易见,而销售人员在背后付出很多才能使销售工作看起来容易进行,而这些往往被我们忽视。

举个销售盲区的例子:
在人员销售(要求有销售员)和传统广告(不要求有销售员)之间有盲区。假如你开发了一个帮助便利店老板追踪存货、管理订购的软件,可是这样一个价值几千块的产品,并没有完善的销售渠道和有购买意向的小企业对接。即使你有清晰的价值定位,又怎么才能让人们了解呢?广告要么范围太广(没有专门针对便利店老板的特定电视频道),要么效率太低。该产品需要人员销售,但是从产品定价来看,你恐怕没有钱派销售员与每一个潜在客户洽谈,这就是为什么如此多的中小企业并不适用大企业习以为常的方式的原因。

假如你做出了伟大的创新产品,但是没有办法销售出去,你的企业仍然会倒闭,顾客不会自己送上门来,并且早期创始人应该就是公司最好的销售人员。

3.团队

我是第一次创业并且还是从学生身份开始创业,我在这里交的学费非常多,我多次经历重要成员突然离职,每一次都给我上了沉重的一课,我非常认同招聘是每家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对于创业公司,福利待遇很难和大公司竞争,有才华的人不需要为你工作,因为他们有众多选择。他为什么选择加入你的公司?这个基本上只有两个好答案:1.关于公司使命的;2.关于团队的。

早期团队的文化应该高度一致,假如你平时不愿意和一名成员待在一起玩,那么在一起工作肯定会大打折扣。找到有才华,由衷地想与我们共事的成员,这将为你的企业打好基础,不至于在打仗的时候还要担心后院起火。

4.未来

我们的祖先生活在一成不变的零和社会,在那个社会中,成功意味着从别人手中掠夺财物占为己有。他们极少去创造新的财富来源,长远来说会导致物资匮乏,人们生活艰难。从原始农业生活开始,到中世纪有了风车、16世纪发明了天梯观测仪,人类社会上万年的世纪仅有零星进步,直到18世纪60年代蒸汽机出现再一直到1970年左右,现代世界才突然经历了一连串的科技进步。最后的结果是,我们继承的社会比之前任一代人所能想象到的都更富足。

历史进程中从不会自然出现新科技,未来不会自己变好,一个初创公司就是说服一群人,一起规划并铸就新的未来。

我常常困惑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却发现没有人会给你答案!

相关文章

  • 第三次看《从0到1》学到的东西

    15年2月,春节在家第一次读《从0到1》,当时我还在读大四,正带着青柠互动一边做外包一边做产品。15年5月,再次读...

  • 《从0到1》学到的干货(二)

    文/ 雨清泽 读完这本书的第13章,我大致弄清了这本书的结构是总——分——总,这样一个层次。 开篇第一章在水平进步...

  • 从0到0,从0到1。

    昨天和一客户交流,听到这么一句话,我现在的阶段勉强算0到0的阶段,到那个1的阶段还没有看到,或者说并不知道那个1在...

  • 《从0到1》我学到了什么?

    很久之前听身边的朋友推荐这本书,说这本事是创业必读书籍,符合我们现在创业的逻辑,让自己可以少走弯路。看完以后...

  • 从 0 到 1 认识从 0 到 1

    看了太多从 0 到 1 的标题了,总感觉那是在乱用流行的标题,记得这个标题是从阿里开始的,从 0 到 1 的书,活...

  • 从0到1的0

    幸福的家庭都一样,不幸福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成功的方法都一样,最朴素且又意想不到的方法是: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

  • 看 从0到1 想到的事

    昨天晚上开始看 从0到1 这本书,真心觉得彼得·蒂尔是个很厉害的人。 书中写道:如果你不能把对手打败,那就和对手联...

  • 从1到0,0到1。

    把经历过的一切事情都归零是件很难可以做到的事情,并不会像计算器那么简单。 有时候想,如果人的大脑能像机器那样多好,...

  • 从0到1

    【阅读感悟】 书名《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 听了猫叔“更好的表达课”,发现自己太差劲了,做什么事都是三分热度,不...

  • 从0到1

    1第一层境界:企业只是制造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只要有原型,工业流水线可以让产品大量地复制生产出来。但产品有生命周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三次看《从0到1》学到的东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gxf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