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在办公室,我向八年级1班的班主任黄老师了解了昨天检查缴获手机的情况。我知道那位女生的家长昨天也到了学校,交谈的时间很长,我并不过多地干涉其交流和处理方式,我知道班主任会按学校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至少会有最低限度的处理结果。黄老师拿了昨天学生写的自白书,我看完之后认为写出了内心的大部分想法,例如带手机为了有面子,不顾纪律,认为老师不会发现等等。介于学生的第二次违反学校的手机管理规定,黄老师提出由我与学生进行交流教育,我答应了,有了上午的一次对话。在这次对话前,我想到了之前读到魏书生老师在处理学生问题时的一些做法,我构思着采用魏老师“两个自己进行对话”这一办法,事实上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成效。
学生来到教师办公室,站在我的桌子旁,头低沉沉的,我知道她的内心已经知道我即将讲的内容,要说的道理,我也知道按着这样讲是没多大意义的。于是我调整了交流的思路,首先我站着与学生说道“你在站着,那老师也站着“吧。询问了几个问题学生都是闭口一不语,或者只是点头,我知道现在的第一个要诀是让她开口。于是我在办公桌抽屉里找了一下,找到了根棒棒糖,拿给她,说”老师先请你吃糖,咱们的交流要开口”,学生笑了一下接过糖,之后我也坐下来,因为学生比较矮小,站着反而显得居高临下。用了棒棒糖的作用,学生也口头回答了一些问题。这时我就讲了“两个自己对话”的比喻。我说到,你的心里一定有两个自己,一个是爱带手机的邱小丹,一个是知道不能带。学生嘴角闪过一丝微笑,我知道她的内心是接受了老师的这个比喻了。我继续说道“当时两个自己在打架,明显的是爱带手机那个自己打赢了,所以你带来了,老师这样讲,有道理吗?”学生回答说“有”,从她的表情上我看到了肯定的回答。然后我说道,幸好,知道不能带手机的那个自己没有被打死,不然你今天也继续带手机来了。学生笑出声音了,我知道她已经能接受到我的比喻了。所以我继续说到,幸好只是被打败了,所以还是有希望赢回来的,就得看现在的你站在哪个自己身后了,只要你支持“不带手机”的自己,那么就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了,学生点点头。我继续补充到,做任何一件事都会有两个自己在思想斗争的,就看你自己选择了支持哪一方,比如一个自己知道要起床了,一个自己还在赖床,就看你支持哪一个了,其他事情也一样的道理。学生这时候也显得心悦诚服地说,我明白了。我问到,下次还会带手机来吗,她想了一会儿,说不知道。我分析说,那说明你的内心爱带手机的自己还在占着上风,因为如果不带手机的占上风的话,你就很坚定说不带了,而不是说不知道。她又笑了一下,我马上鼓励道,老师相信你可以做到的,战胜违反纪律的那个自己。她点点头,很坚定地点点头。
希望从这一次教育案例中,能真正帮助到孩子用理智看待自己内心的斗争,并理智地作出正确的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