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复盘(2020.02.19):1、完成跑步机上跑步6分30秒。
正确地看待学习中的记忆和遗忘
1 不要试图记住所有内容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对于一些干货类的书籍,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是那些能够改善自我,或者说实际应用的最核心知识。通过这些核心理论可以拓展出大量的应用模型。
学习的时候,一定要精简内容,断舍离,不要囤积信息。不要对所有内容都一视同仁,要把精力和时间放在最重要的部分。
2 不要指望学了一遍就永远记住
几乎很少有人能够过目不忘,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如果想要保持长期的印象,就要在后续的过程中不断地反刍,思考,实践和阶段性回顾。
学过的东西,读过的书往往需要我们多次地重复,才能够记忆深刻。
3 不同的书,不同的读法
我们日常看的书不在乎下面的几种:小说故事类,技能方法类,思维拓展类等等。阅读不同的书籍需要我们应用不同的方法。
有的书,我们只需要记住大概的内容就可以了,有的书需要我们反复思考和总结来不断内化书中的知识,有的书则需要我们持续地实践来提升技能。
字典类,工具类的书籍,可以多次查阅,你不需要记住所有的内容,也不现实,你只需要记住书籍大概的目录和重要的关键词,真正要用的时候,保证能够方便快速查阅,快速上手就可以了。
4 你并没有遗忘所有的部分
很多原本你以为遗忘的部分,可能读着读着就变成了你自身的一部分,这些积累的养分慢慢地就形成了你的思想,你可能觉得忘记了,但其实它可能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你的思维和行动了。
写在最后
读书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笔记的整理,及时地回顾和总结,否则就会是:看了很多的书,学了很多的教程,却依然没有留下什么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学习从输入到输出,到应用和内化,是一套闭环的系统,除了上面介绍的一些关于记忆方面的技巧,实践输出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与人交流,做微课,教授别人,写文章可以加深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反过来,通过读者的反馈,评论,也能够优化我们自身的知识体系,然后再一次输出,真正地把所学的知识,阅读的书籍用起来,这是一个自我完善,持续精进的过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