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的、人要的、净化的、善美的,凡有助于增进幸福人生的教法,都是人间佛教。苦,要视为我们增上缘的力量;无常,不是定型的,可以改变我们未来的一切,促进人生的美好;空,不是没有,空是建设有的,要空了才有,我一生一无所有,不是真空生妙有吗?——星云大师
大师圆寂,大师遗嘱颇受震撼。
苦,要视为我们增上缘的力量。苦是什么,是凡人无法控制但一定会用一生品尝的果吧,有欲望必有苦,用尽一生也修不成星云大师,一生皆苦,万般皆苦。大师说,苦,要视为增上缘的力量。
因为你没想通,参不透,所以必有苦,过不去就是修行,和撸铁锻炼目标肌群有什么区别。哪里苦就是哪里有欲望有不圆满罢了。
无常,不是定型的,可以改变我们未来的一切,促进人生的美好。
大受震撼。无常对我来说经历了3个阶段,起初,无常是避之不及的厄运,一旦发生就打破现有的秩序,事与愿违。《易经》告诉我,无常是常,和“常”一样,是硬币的两面,是客观中立,无所谓好坏。
星云大师告诉我,无常,不是定型的,可以改变我们未来的一切,促进人生的美好。
在“常”中,是确定的,有秩序的,一眼望到头的。这是确定的命运,而“无常”可以改变未来的一切,让一眼看到头的生活充满未知和可能,去到现在的想象力无法穷尽的方向。
妙哉。
问题在于,扛不扛得住。以前我不行,脆弱经不起任何风雨,只想要恒常不要无常,无常都是恶。
一旦打开了无常的潘多拉盒子,享受到无常带来的可能,我喜欢无常吗?不,依然很可怕。但星云老师教了个看待无常的心态:无常不仅不是恶,也不是中立,而是开启美好的钥匙。
当然,谁能玩的起无常,不一定。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
世界不止一种形态,有人生来就长久厉害,十有三;有人命薄,看概率。剩下的不断折腾自己的,动之死地,也是个人选择。
不过,玩的起的承受代价,玩不起的自己玩挂,总还是比一眼到头的常要好吧。我以为。正如毛姆所说,“我承认这种生活(世俗眼中的安稳)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我的心渴望一种更加惊险的生活。”
人能够给自己设定的最大理想,就是自我完善。——毛姆
道德经-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避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注解】
一个人由出世而生,最后入土而死。世间长寿的人,大约占十分之三;短命的人,大约占十分之三;人活着,却在死亡之地行动的人,也占十分之三。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这些人为了追求长生而养护自己的生命,以至于过分追求奢侈的物质享受,从而糟践并缩短了自己本该长久的生命。
听说那些真正善于养护生命的人,在陆地上任意行走也不会遇到猛虎、犀牛等野兽,在进入打仗的队伍中也不会被武器伤到;犀牛这样的野兽在他身上无处用角,老虎这样的野兽在他身上无处使用利爪,兵器在他身上无处使用利刃。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根本没有进入死亡的区域,他本身也没有任何致命的弱点。
老子认为,死亡分为两种,一种是因为想要养护生命而营养过剩,导致生命缩短,另一种是进入凶险的死地而导致伤亡。世人为了养护生命而去争夺利益,而“道”的思想是不争和清静无为,不争则不会过盛,无为则远离死地,以此养护生命才是顺应自然的正确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