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
专注模式是对事项全神贯注的一个状态。
发散模式则更像是“灵光一闪”的开关,在专注模式下不能解决的问题,往往可以通过发散模式另辟蹊径,运用简单的方法达到目的。
书中说专注模式的缺陷在于容易陷入思维定式中,主要依靠以往的经验模式来解决问题,因此学习的最佳方式是在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中来回切换,专注模式负责理解主要概念,发散模式负责强化和加深理解。当从专注模式切换到发散模式的时候,例如在集中攻坚难题一段时间之后,选择散步或者运动,启动发散模式的时候,潜意识依旧在工作,而且是以一种天马行空般的方式运作,所以更有可能触及到原来专注模式中注意不到的地方,从而提供解决之道。
专注模式是发散模式的基础。发散模式发挥作用是需要专注模式持续作用才让“发散模式”产生灵光一闪;若什么东西都浅尝则止,不去钻研是不会出现那灵光一闪的时刻。这时候套入"1万小时理论”和“所有天才99%的汗水+1%灵感特别合适”
当然不是说所有的放松(发散模式)没用,所以当你在攻坚难题感觉难以取得进步的时候,不妨到做事项之外的活动,从阅读、散步、聊天等方式;这样说不定会在无意中抓住解决难题的要点。
二、组建架构和能力错觉
学习的本质实际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快速提升解决问题能力则是:把知识点联合起来,组建出属于自己的知识架构。注意一点:提炼知识点能力要不断重复训练,可以尝试刻意地运用多种方法来解决一个问题,这样可以测试组块的使用边界。
在不断组建架构的时候,则可构建自己的记忆宫殿。如何形成记忆宫殿呢
对学习的东西有大体的认识;面对教程或书籍的时候先通读一篇;
通读后对内容有大体的认知,形成简单的架构
利用简单的架构,将书中知识点一个个填充进去
完成架构后,审视、回想架构,看缺少什么
定期拿出架构回想,看还能用在什么地方
当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往往老师在课堂上讲了一个问题,课堂上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可课后发现自己没掌握这个知识点;这时候我们犯了“能力错觉”错误。
因重复阅读同样让大脑产生一种正在学习和吸收信息的错觉。因此避免“能力错觉”的最佳方式是回想和测试。
1.回想是一种主动学习
2.测试是观察自己对知识点掌握的程度,并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同样的问题
相对于重复阅读,回想是对知识点的重复咀嚼与输出。测试同样是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让自己进行回想,从而查漏补缺。有趣的是:回想和测试吻合了“刻意练习”的原则,使用间歇性重复训练,让大脑在吸收知识期间得到有效的休息时间来提高吸收效率。
三、战胜拖延症的要诀
拖延症看作是大脑为了节省能量而采取的偷懒机制。当拖延的时候实际上不想面对让自我感到一定的压力和痛苦事项,为了保护自己会让注意力转移到较为轻松的事情上。
解决拖延症则是利用“信号”来提醒自己需要行动,难点则是“信号”出现时候的启动。先从微小事项开始,出现信号立即执行,慢慢强化自身对“信号”出现的反应。
应用在自我学习上面则是
我想拖延了,不想学习
闹铃提醒我需要执行自我计划
利用“番茄时间”来监控计划的实行
完成“番茄时间”后对自己进行自我鼓励,继续强化计划的执行
番茄时间为25分钟专注事项,5分钟休息的时间安排方式;初次利用番茄时间的时候应该开启“背景音”,让背景音时刻提醒自己在工作状态。
推荐工具:
番茄土豆 用于进入专注模式
滴答清单 用于提醒自己进行事项
【阅读感受】
《学习之道》可以分为“阅读之道”、“练习之道”、“记忆之道”等等,书中最珍贵的地方
培养了阅读一章后,不断回想本章节的概念;从各个角度去思考文章的知识点。无形中炼成了书中所强调的“回想”,这一步则是初学者踏出自己学习之道的第一步。
关于学习的一些技巧和工具
1、冥想——提高专注力;
2、改变关注点——遇事往正面想,产生正面效应;
3、组团学习——比起孤军作战的独狼,组团共同学习更能促进思考;
4、关键任务清单——按照事项等级列出关键任务,优先完成;对于事项等级可以看每天最重要的3件事
5、睡眠充足——睡眠质量得不到保证,一天都不会有什么好事情;
6、记忆宫殿——运用舒适的场景事项串联起来进行记忆,能够有效提高记忆质量;
7、多运用类比和比喻——使用形象化思维类比概念有助于理解;
8、学会讲故事——故事是人类记忆最为舒适的模式;
9、学会抽象化——抽象化能够有效实现不同领域之间的迁移;
10、简化能力——将一个事情说到孩子也能听懂。
10个关于好的学习法则
1、运用回想;
2、自我测试;
3、对问题进行组块;
4、间隔开重复动作;
5、在练习中交替使用不同解题技巧;
6、注意休息;
7、使用解释性提问和简单类比;
8、专注;
9、困难的事情优先做;
10、心理对照。
10个坏的学习法则
1、被动重复阅读;
2、满眼都是重点标记;
3、看一眼解题方法,就感觉胸有成竹;
4、万不得已才进行学习,临急抱佛脚;
5、运用已经清晰的办法重复解决同一类型的问题
6、与朋友学习变成闲聊;
7、解决问题前不懂请教他人;
8、解决问题是找不到他人对标;
9、经常分心,却误以为自己已经学得足够深入;
10、睡眠不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