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苏东坡虽孤独但仍保持精神独立与自我坚守,在这首词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苏东坡虽孤独但仍保持精神独立与自我坚守,在这首词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 丹菡 | 来源:发表于2024-02-17 23:31 被阅读0次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苏轼在被贬黄州期间所作的一首词。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较低的官职,他的政治生涯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在此背景下,苏轼写下了这首充满孤独感和对人生无常感慨的词作。此词以寓居定慧院为线索,以词人贬谪黄州的生活为背景,抒发了对人生、世事的深刻思考,表达了作者在贬谪之地的生活感悟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作者在困境中的生活状态和心境。词作中的抒情情感与哲理思考相结合,使得作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词的上片以“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开篇,描绘了一个寂静的夜晚,月亮残缺,桐树稀疏,更显得孤独和凄凉。词人独自往来,仿佛是一只缥缈的孤鸿,形象地表达了他此时的孤独和无助。这种孤独并非来自外界环境,而是内心深处的寂寞。词人在这寂静的夜晚,感慨人生无常,世事变幻。

    词的下片“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进一步抒发了词人在贬谪生活中的无奈和孤独。惊起回头,仿佛看到了什么,但又无法言说,心中的怨恨无人能理解。以寒枝和沙洲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在困境中不愿随波逐流,坚守自己信念的决心。然而,这种坚守也带来了更深的孤独和寂寞。

    这首词在题材、艺术手法、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等方面,都体现了苏轼的才华和独特风格。1.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苏轼在这首词中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深刻认识。通过描绘缺月、疏桐、孤鸿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孤独的氛围,反映了他在政治失意后的内心世界。这种对无常的感慨对现代人仍有启示,提醒我们要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起伏和变化。

    2. 精神独立与自我坚守:词中的“拣尽寒枝不肯栖”一句,反映了苏轼在困境中仍保持精神独立和自我坚守的态度。他不随波逐流,即使在寒冷的环境中也不肯妥协,这体现了他坚定的个性和对自我价值的肯定。这种精神对当代人也是一种鼓舞,鼓励我们在面对压力和困境时,保持自己的原则和追求。

    3. 文学艺术的审美价值:这首词以其深邃的意境、丰富的比喻和象征、以及优美的词句,展现了苏轼高超的艺术造诣。它不仅在当时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今天,这首词依然被广泛传颂,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

    4. 人性的共鸣:苏轼在词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如孤独、寂寞、无奈和对理想的坚持,都是普遍的人性体验。这些情感跨越时空,与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内心体验相呼应,使得这首词具有了普遍的人文关怀和现实意义。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刻历史背景的文学作品,而且其内涵丰富,对现代人仍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转摩西老师:【摩西脑图死磕侠·20240218·卜算子】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在写这首词之前的一百多天,苏轼正饱受着精神和肉体的最大折磨,乌台诗案,让他陷入了人生谷底,而在此之前的他身处庙堂高位,俯瞰着凡尘世间。

    2、黄州是他的蜕变重生之地,在此他生活了五年,而写这首词时,他刚到此地,寓居在定慧院。

    3、词中的大时间是冬日(1080年正月),中时间是夜晚(月升树梢);小时间是深夜(时间滴漏已尽);整体给人的感觉是安静、孤独、寒冷。

    4、词中的大地点是谪贬之地(湖北黄州,宋朝时很荒凉);中地点是寺庙(定慧院,苏轼刚到黄州就寓居在此,很小,现在仅留一块石碑);小地点是院子(孤夜难眠,苏轼站在院子里胡思乱想),整体给人的感觉是安静、孤独、寒冷。

    5、整篇词看似描写的是“孤鸿”,实际上描写的“幽人”,他被王权抛弃,被朋友分离,初到异乡,敏感多疑,颇不适应,他就像一只离群的大雁,飞累了依旧徘徊不肯随便栖息,水中沙洲虽冷,但可以让他稍感安全。

    6、黄州五年,苏轼浴血重生,蜕变为达观的苏东坡,朝廷官场中做高官,是热闹的,温暖的;贬谪之地寺院里临时居住,他成了一个孤人,是寒冷的,安静的。两种状态,天渊之别,这首词是他当时心境最真实的写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苏东坡虽孤独但仍保持精神独立与自我坚守,在这首词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hmp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