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单位里发了个“1234567”的关怀服务,初看不觉得啥,看起来像是超五星级宾馆的服务要求,又或者是“海底捞”的服务标准。反正不知道是从哪里嫁接过来的。
1234567再看,就觉得定这个要求的领导在天边飘的太远了,应该就快突破天际了,生活在虚无缥缈的梦境中。
毛主席说过:“实事求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但这些既浮夸又特别善于做表面文章的领导,披着“先进分子”的名声,专门定些“不可能”做到的规矩或者要求,对现实视若无睹。又或者只是糊弄老百姓。
如果咱医院当官的谱没那么大,善待咱们员工;工作量没这么大;乱七八糟的检查没这么多;如果收入再给的到位些,不用专门提出这个关怀服务,就咱们的认真劲,都能做到这些。
别不信,上次有位特护的病人,不仅有专职的护士嘘寒问暖,不管是生活护理还是其他各项护理都很到位,护士长天天恨不得去亲自帮病人擦屁股,而且各路领导天天到位问候,不时地还有各个来路不明的领导拎着大包小包来探视。
等到病人出院的时候,领导们可考虑的太周到了,又是出院护送,又是减免床位费,其他的各项费用也是按照普通病人收费。享受着这样特殊的服务,不仅总费用比其他病人少,病人及家属心中还有诸多不满意、不到位的地方。
让我实在羡慕这位90岁的老太太,多亏生了个好儿子。这位儿子,还只是卫健委的一位官员。儿子有出息真好,自己儿子没空孝顺,会有无数个儿子、女儿赶着孝顺。
同时期,老太太住病房头,还有位年轻的小伙子,30岁,尚未成家立业,住在病房尾。
小伙子来住院的那天原本只是普通床位,但是小伙子的毛病来势汹汹,进展迅速,当晚就无法自主呼吸,气管插管,接上了呼吸机,连夜搬进了床头尾的那间单间病房。
单间病房,使用中的呼吸机,以及人血免疫球蛋白,这就是妥妥的碎钞机。小伙子的父亲连夜从河南赶来,抬头看着躺在床上的儿子,低头看看手里的账单,唉声叹气、长吁短叹。
“屋漏偏逢连夜雨”,小伙子出现了过敏,全身皮肤松解,用来固定各种导管的胶带纸,轻轻一撕,就把小伙子的皮肤给扯了下来。
在病情最危急的时刻,小伙子的老父亲却离开了。原来,小伙子账户上欠费,已经无法开药、领药。老父亲看着年轻的儿子,怎么也无法眼睁睁的看着他离去。
他踏上了回老家的列车。
等他再回到病房,已是几日之后,小伙子的病情也趋于稳定。老父亲在老家筹的8w,听说那是他跟亲戚邻居磕头、告奶奶,一点点借来的。
好在年轻的生命力的旺盛,虽然几经波折,小伙子总算安然出院。没有人提到减免床位费的事情,更没有各种领导的关怀、爱心。只有咱们临床一线人员的喜极而泣,总算从死神手中拉回一条生命!
如果那些整天躲在办公室里发号施令的领导,勉为其难的来到病房不只是为了对着检查单而检查,而是问问各种病人的需求、临床一线人员的需求,这个“1234567”还会成为临床一线人员的笑柄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