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与目录
1·本书所借用甘地曾用过的“非暴力”一词,来指暴力消退后,自然流露的爱。所以本书又叫《爱的语言》。
2·我曾以为,我的一生将致力于对生命的痛苦做出反应。后来,我发现,这过于沉重、过于灰暗。如果我只看到痛苦,我的心难免会被乌云所笼罩,被绝望所吞没。在徘徊中,终于有一天,我发现我的人生可以对生命的美丽做出反应。当我看到美——自己、他人以及其他生命的美,我的心中充满了柔情,也找回了生活的热情与活力。
3·由于认为自己“应该”做到许多事情,我不停地指责自己、命令自己、要求自己。这不可避免地导致内在的分裂与不满。而非暴力沟通提醒我倾听内心不同的声音,以及它们所反映的需要——这促进了自我理解和内心的和谐。
4·使用暴力的人其实是因为他们内心的宁静遭到了破坏,所以他们才会有暴力的方式维护或寻求心灵的和平。这或许是暴力的蝴蝶效应吧。
5·虽然每个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或许不同,但作为人却有着共同的感受和需要。这样,在发生矛盾和冲突时,运用非暴力沟通,我们将能专注于彼此的感受和需要,从而促进倾听、理解以及由衷的互助。
6·人们常说:“爱能使心灵的创伤痊愈。”我深信,爱的能力取决于审美能力。
❤️ 前言
1·非暴力生活的一个关键就是:感激生活的赐予,而不是贪心。
2·非暴力意味着让爱融入生活。让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贪婪、憎恨、偏见、怀疑和敌意,来主导生活。
3·改变沟通方式是自我转变的重要开端。
4·语言是窗户,或者是墙,它们审判我们,或者让我们自由。在我说与听的时候,请让爱的光芒照耀我。
❤️ 第一章:非暴力沟通
1·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后来,我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我们情意相通,乐于互助。我称之为“非暴力沟通”。
2·我们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这样,在每一次互动中,我们都能聆听到自己和他人心灵深处的呼声。同时,它还促使我们仔细观察,发现正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事件,并提出明确的请求。它的方式虽然简明,但能带来根本性的变化。
3·运用非暴力沟通聆听彼此心灵深处的需要,我们将以全新的眼光看待人际关系。
4·让爱融入生活是我毕生的追求——我与他人情意相通、乐于互助。
5·当我们真诚助人时,我们丰富他人生命的愿望得到了满足。我们的行为,是出于由衷的喜悦。
6·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7·首先,留意发生的事情;接着,表达感受;然后,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
8·我们学着成长、接纳和爱,只有这样才能各得所愿。
小结:
非暴力沟通提醒我们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求和请求。它鼓励倾听,培育尊重与爱,使我们情意相通,乐于互助。有些人用非暴力沟通理解自己,有些人用它改善人际关系,还有人借助它改进工作。在世界各地,非暴力沟通被用来协调各个层面的争论和冲突。
❤️ 第二章:是什么蒙蔽了爱
1·我发现某些语言和表达方式的负面影响,它们虽然致力于满足某种愿望,却倾向于忽视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致彼此的疏远和伤害。这些语言和表达方式,我称为“异化的沟通方式”。
2·道德评判是用道德标准来评判人,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那他就被看做是不道德的或邪恶的。
3·批评、指责、辱骂、归类、比较以及评论等都是在评判人。
4·语言使我们陷于是非之中。它擅长将人分类,把人看作好人或坏人,正常或不正常,负责任或不负责任,聪明或愚蠢,等等。
5·我一心分析和确定错误的性质,而忽视自己和他人的需要。
6·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与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
7·比较也是评判的一种形式。
8·一旦意识不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就成了危险人物。
9·许多人相信,作为父母、师长、经理,我们的职责就是改变他人并让他们循规蹈矩。可是我发现,我可以提出各种要求,但无法强迫孩子们按照我的期待生活。盛气凌人并无济于事。
10·我们大多数人使用的语言倾向于评判、比较、命令和指责,而不是鼓励我们倾听彼此的感受和需要。
11·人们越是习惯于评定是非,他们也就越倾向于追随权威,来获得正确和错误的标准。一旦专注于自身的感受和需要,我们就不再是好奴隶和好属下。
小结:
人天生热爱生命,乐于互助。可是,异化的沟通方式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道德评判就是其中的一种,它将不符合我们价值观的人看作是不道德的或邪恶的。进行比较也是一种评判,它会蒙蔽对人对己的爱意。异化的沟通方式还淡化了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责任意识。此外,强人所难也会造成心灵的隔阂。
❤️ 第三章:区分观察和评论
1·如果不把事实和意见混为一谈,我们将不再困惑。因为你可能无所谓,我也想说:这只是我的意见。
2·负面标签的消极影响很明显——例如用“懒惰”和“愚蠢”这样的词形容人。然而,正面或中性的标签也会妨碍我们全面了解一个人,例如用“厨师”一词定义人。
3·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观察他人及其为、而不评判、指责或以其他方式进行分析,是难以做到的。
小结: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观察。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别人就会倾向于听到批评,并反驳我们。非暴力沟通是动态的语言,不主张绝对化的结论。它提倡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进行观察,并清楚地描述观察结果。
❤️ 第四章:体会和表达感受
1·人们认为感受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各种权威主张的“正确思想”。于是,我们被鼓励服从权威而非倾听自己。渐渐地,我们习惯于考虑:“人们期待我怎么做?”
2·一旦认为自己受到了指责,他很可能就会觉得委屈并退缩,这样,双方的关系甚至会更加疏远。
3·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
4·表达内心的感受,不仅可以促进亲情,还可以改善工作。
5·当我们说“我觉得”,我们常常并不是在表达感受,而是在表达想法。
小结:
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要素是感受。通过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表达感受,从而使沟通更为顺畅。
❤️ 第五章:感受的根源
1·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2·通过了解我们的需要、愿望、期待以及想法,我们不再指责他人,而承受我们的感受源于自身。
3·如果我们想利用他人的内疚,我们通常采取的办法是,把自己不愉快的感受归咎于对方。家长也许会和孩子说:“你成绩不好让爸爸妈妈伤透了心!”言下之意是,他们快乐或不快乐是孩子的行为造成的。看到父母的痛苦,孩子可能会感到内疚,并因此调整行为来迎合他们。遗憾的是,这种调整只是为了避免内疚,而非出自对学习的热爱。
4·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
5·大多数人并不习惯从需要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在不顺心时,我们倾向于考虑别人有什么错。
6·社会文化并不鼓励我们表达个人需要。对于妇女来说,尤其如此。长期以来妇女的形象和自我牺牲联系在一起。一旦把照顾他人当做最高职责,她们也就会倾向于忽视个人的需要。
7·如果我们不看重自己的需要,别人可能也不会。实际上,如果直接说出需要,获得积极回应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8·从“情感的奴隶”到“生活的主人。”: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个人成长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情感的奴隶”
在这个阶段,我们相信自己需要为他人负责——让他人快乐是我们的义务。如果别人不高兴,我们就会感到不安,觉得自己有责任做点什么。此时,我们特别容易把亲人看作是负担。
第二阶段:“面目可憎”
在这个阶段,我们发现,为他人的情绪负责,牺牲自己迎合他人,代价实在很大。想到日子过得这么憋屈,我们可能会很恼怒。此时,如果遭遇他人的痛苦,我们可能就会无动于衷:“这是你自己的问题!和我有什么关系?!”虽然不再愿意为他人负责,但我们还心存疑虑。因此,我们的态度也就显得生硬。
真诚待人比委曲求全更为可贵。如果别人感到不安,我们可以认真地倾听,但无须责备自己。
第三阶段:“生活的主人”
在这个阶段,我们乐于助人。我们帮助他人,是出于爱,而不是出于恐惧、内疚或惭愧。那是自由而快乐的行为。此时,我们意识到,虽然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有完全的责任,但无法为他人负责。我们还发现,人与人相互依存,损人无法真正利己。非暴力沟通正是想帮助我们既表达自己,又关心他人。
小结:
他人的言行也许和我们的感受有关,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起因。感受根源于我们自身的需要——非暴力沟通的第三个要素。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可以有四种选择:①责备自己;②指责他人;③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④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对他人的指责、批评、评分以及分析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
社会文化并不鼓励我们揭示个人需要。对妇女来说,尤其如此。因为她们的形象常常和无私奉献联系在一起——这是社会对女性的期待。
❤️ 第六章:请求帮助
1·首先,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如果我们请求他人不做什么,对方也许会感到困惑,不知道我们到底想要什么。而且,这样的请求还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
2·我们提出的请求越具体越好。如果我们的意思含糊不清,别人就难以了解我们到底想要什么。
3·使用抽象的语言还会使我们无法深入了解自己。请求他人采取具体的行动将揭示我们的动机。
4·我认为,我们感到沮丧是因为我们未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可是,我们努力去实现梦想了吗?社会总是期待我们成为好男孩或好女孩、好父亲或好母亲。如果我们依照社会的期待去做,我们感到沮丧也就不是什么令人吃惊的事情了。沮丧是我们为了迎合社会而付出的代价。如果你要过得快乐些,我想请你想想,为了改善你的生活,你希望他人做些什么?
5·我们希望有人倾听并了解我们的处境。或者,我们期待的是如实的反馈——我们想了解他人的真实想法。
6·对自己的认识越深刻,表达越清楚,我们就越可能得到称心的回应。
7·一旦人们认为不答应我们就会受到责罚,他们就会把我们的请求看作是命令。听到命令时,一个人只能看到两种选择:服从或反抗。不论如何,只要人们认为我们是在强迫他们,他们就不会乐于满足我们的需要。如果我们在过去常常指责他人,那么,我们的请求很可能就会被看作是命令。而一个经常受到指责的人也会倾向于将请求解读为命令。
8·我们越是将他人的不顺从看作是对我们的排斥,我们所表达的愿望就越有可能被看作是命令。这将导致恶性循环,因为一旦人们认为我们是在强迫他们,他们就会不太想满足我们的愿望。
9·如果我们只是想改变别人,以使他们的行动符合我们的利益,那么非暴力沟通并不是适当的工具。非暴力沟通是用来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使用非暴力沟通时,我们希望人们的改变和行动是出于对生命的爱。一旦人们相信我们看中彼此的感情,并能兼顾双方的需要,那么他们也就会相信我们所表达的愿望是请求而非命令。
❤️ 第七章:用全身心倾听
1·不论别人说什么,我们只听到他们此时此刻的: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2·在倾听他人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之后,我们可以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
3·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在说话时有明显的情绪,他一般会期待得到他人的反馈。
4·在给他人反馈时,我们的语气十分重要。一个人在听别人谈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时,将会留意其中是否暗含着批评或嘲讽。
5·作家约瑟夫·坎伯说:“为了幸福,必须把‘别人怎么看我’这个问题放在一边。”一旦我们把所谓的批评和指责看作是来自他人的礼物——为处于痛苦中的人提供服务的机会,我们就会感到这种幸福。
6·你越是留意自己内心的声音,就越能够听到别人的声音。一旦我们能够敏锐地察觉并照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我们就有能力迅速调整好状态,来倾听他人。
小结:
当他人遭遇不幸时,我们常常急于提建议,安慰,或表达我们的态度和感受。为了倾听他人,我们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心全意地体会对方。倾听他人有助于对他人的理解和接纳。与此同时,不论别人用怎样的词语表达自己,我们都可以用心体会他们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有时,我们可以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来帮助对方了解我们在何种程度上明白了他的意思。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保持持续的关注,为对方的充分表达创造条件。当我们痛苦得无法倾听他人时,我们需要①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②大声地提出请求;③换一个环境。
❤️ 第八章:倾听的力量
小结:
倾听使我们勇于面对自己的弱点。它还可以帮助我们预防潜在的暴力,使谈话生动有趣,并了解“不!”和沉默所反映的感受和需要。一次又一次,我见证了,倾听帮助人们治愈心灵的创伤。
❤️第九章:爱自己
1·如何培养对自己的爱呢?转变自我评价的方式是一个重要方面。
2·我希望,我们的改变是出于对生命的爱,而不是出于羞愧或内疚这些具有负面影响的心理。
3·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直面人生的苦难:在遇到挫折时,充分体会人生的悲哀和内心的渴望。
4·出于对生命纯洁的爱,而不是出于恐惧、内疚、羞愧、指责或义务来选择生活,是爱惜自己的重要体现。
5·为了博得他人的喜爱,我们费尽心思、委曲求全。这是很可悲的。实际上,如果我们的行为只是出于对生命的爱,人们自然会心存感激。他们的感激也是在给我确认:我们的行为有益于他们的生活。一旦如愿活出对生命的爱,我们所体会到的欢乐是他人的赞同永远无法给予的。
6·我相信,我们越是投入服务生命的乐趣中——服务生命是唯一的目的,我们也就越爱自己。
小结:
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应用也许在于培育对自己的爱。当我们的表现不完美时,我们可以通过体会忧伤和自我宽恕,来看清个人成长的方向,以及避免自我惩罚。评价自己的行为时,我们专注于尚未满足的需要;这样,我们就不再依赖羞愧、内疚、恼怒或沮丧的心理来寻求改变,而让爱主导我们的学习和成长。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主动根据需要和价值观来选择生活。我们的行为不再是为了履行职责、获得回报、逃避惩罚或避免感到内疚和羞愧。通过深入理解我们行为的动机,并用“选择做”来取代“不得不”,我们的生活将变得和谐并充满欢乐。
❤️ 第十章:充分表达愤怒
1·生气的原因在于我们自己的想法——对他人的评判和指责,而不是他人的行为让我们生气。
愤怒驱使我们去惩罚他人,而不是去满足需要。当意识到自己被指责时,绝大多数人都无法把注意力放在对方的需要上。
我们无须压抑自己的愤怒,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需要,愤怒就转变为服务需要的情感;只要我们专注于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愤怒也就不再存在。
表达愤怒的步骤:①停下来,呼吸;②留意我们的指责(指责反映我们额想法);③体会我们的需要;④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有意识地用“我生气是因为我需要······”取代“我生气是因为他们······”
2·我想说的是,杀人太肤浅了。在生气时,杀人、打人、骂人都无法真正传达我们的心声。如果真的很生气,我们就需要找到强有力的方式充分表达自己。
3·愤怒是我们的思维方式造成的。它的核心是尚未满足的需要。如果我们能够借助它来提醒自己——我们有需要没有得到,而我们的思维方式正使它难以得到满足,那愤怒就是有价值的。
4·愤怒驱使我们去惩罚他人,而不是去满足需要。
5·我生气的原因不在于别人做了什么,而在于我怎么看待对方及其行为。
❤️第十一章:运用强制力避免伤害
1·无数的例子表明了,有时候孩子拒绝做一件对他有益的事情,只是因为他们不想在父母的压力面前屈服。
❤️ 第十二章:重获生活的热情
1·通过运用非暴力沟通,我们不再试图分析自己或他人有什么毛病,而是用心去了解我们的需要和他人的需要,这样,我们的内心将逐渐变得平和。
2·一旦我们发现自己心底深处的愿望,并采取积极的行动,我们将会重获生活的热情。
3·沮丧是因为一个人处于激烈的内心冲突之中,无所适从。
4·只要我不再批评和指责他人,而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我的心情就放松了许多。
5·个人的成长是通过与他人的坦诚交流来实现的——在交流中,彼此能够自由地表达内心的软弱。
❤️ 第十三章:表达感激
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充分表达感激。在表达感激时,我们说出:①对我们有益的行为;②我们的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③我们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我们是什么样的心情。
附:非暴力沟通模式
1·诚实地表达自己,而不批评、指责
①观察
我所观察(看、听、回忆、想)到的有助于(或无助于)我的福祉的具体行为:“当我(看、听、想到我看到的/听到的······”
②感受
对于这些行为,我有什么样的感受(情感而非思想):“我感到······”
③需要
什么样的需要或价值(而非偏好或某种具体的行为)导致我那样的感受:“因为我需要/看重······”
④请求
清楚地请求(而非命令)那些能丰富我生命的具体行为:“你是否愿意······”
2·关切地倾听他人,而不解读为批评或指责
①观察
你所观察(看、听、回忆、想)到的有助于(或无助于)你的福祉的具体行为:“当你(看、听、想到我看到的/听到的······
②感受
对于这些行为,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情感而非思想):”你感到······“
③需要
什么样的需要或价值(而非偏好或某种具体的行为)导致你那样的感受:“因为你需要/看重······”
④请求
清楚地请求(而非命令)那些能丰富你生命的具体行为:“你是否愿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