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大宝从学校给我打电话,让我查询一下他数学周测的成绩。知道成绩后,他跟我说,这次他是从后面往前做的,所以前面比较简单的选择部分来不及做,随便乱选,扣了很多分,后面大题花的时间太多了,但不会做的依然会卡壳。我问他为什么要这样操作。他说周测成绩没有关系,但是他想试一下,如果从后面开始做,会不会速度快一点,现在他知道了,以后不能从难的开始,要先易后难。
这样的试错,倒不失为一次不走寻常路的方式。试过一次之后,就会明白,怎么 做是最高效的。
我们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比如,经常开一条路,某一天试着开了另一条路,而恰好,这个时间点,这条路一点都不堵,有了这样的经历,那以后,就不会循规蹈矩只走那一条路了。
不走寻常路会有两种结果,一种是证明这条路可行,另一种是证明这条路不可行。
在官本位的封建社会,当官是条多么光宗耀祖的大路,多少拼命三郎希望一朝高中状元,改变自己的命数。而陶渊明不走寻常路,他当了官,却也厌恶官场的勾心斗角和各种黑暗,转身过起了隐居的生活,过起了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日子,成为了有名的田园诗人。
为什么要走寻常路,是因为换一条路害怕自己失败,即便当前的道路不平坦,但依然没有说服自己的理由。没有特长,不能靠专业技能获得更高的报酬,所以只有中规中矩地走下去。
这说的便是我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