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面有一个问题是——
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和为知笔记哪个好用?
大多数人喜欢把运用工具的注意力放在选择的层面,而不是使用的层面。
针对这种类型的问题,在很早的时候有过讨论。
科技产品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对平稳的阶段,某两个产品之间是否存在无法逾越的鸿沟?
其实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使用者来说,是没有差异的。
这里排除重度使用者。
比如像Markdown、扫描、语音、OCR这些功能我一年也不会用到一次。
收藏、记录、编辑、导入这些功能足够满足日常需求。
关键还是使用工具的人。
我尝试把自己使用笔记工具的方法做了一个小结。
以前看过很多高效实用xx笔记的方法,比如:
容量、导入功能、导出功能、多用搜索功能,把数据集中在一个位置,多设备同步,适当整理等等。
以上都是操作层面的问题。
但是为什么要整理,如何整理,并没有做过多的解释。
这是知乎回答上面点赞较高的一张示意图。
从脑图的逻辑来看似乎没有什么问题,经过了适当的整理。
我们可以快速找到从不同设备——
手机、iPad、电脑。
不同APP——
微信、微博、知乎,导入过来的文件。
但是并不太记得当初为什么会收藏这条信息,只记得当时是从微信上面看到的。
为什么来着?
忘了。
这里有一个误区就是沉迷收集的“动作”无法自拔,而忘记工具的核心在于提高效率。
关键还是使用者的思考方式。
工具有没有帮助我们在思考的时候提高效率。
所以我在这里提出一个方法——
以目标为导向建立文件夹分类。
“对于很多人来讲,缺的不是具体的做法,而是做这件事情的意义以及目标性的明确。一旦对这件事情的意义和目标有深刻认同,那自然会产生较大的动力去研究How这个层次的所需方法和技能。时间管理也如此,很多时间管理技巧牛逼的人未必能够把时间管理做到位。因为内心克服不了强大的拖延症,而克服拖延很多时候是一个心理问题而不是技巧问题!”
我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成了以下目标:
这种分类方式的由来可以贯穿我过往的职场生涯。
它的构建方式是建立在某一个阶段的目标以及目标对应的理论、实践、思维、艺术四个方面。
然后分别说一下这些分类设置的意义。
里面可能会包含一些我对互联网这个行业的思考。
一、全栈运营
全栈的概念起源于全栈工程师,英文Full Stack Developer。
指代掌握多种技能,并且能够用这些技能独立完成产品。
全栈运营这个词不是由我意淫出来的。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发过一篇文章叫:
《「全栈运营」,才是运营的未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
虽然是17年的文章,但是全栈运营的说法目前还没有在业内兴起。
常见的还是像全栈工程师这种岗位。
现在已经有很多互联网公司开始重视全栈工程师的重要性。
起初这个文件夹的分类更复杂,有用户运营、活动运营、内容运营、渠道运营等等等等。
可以对标目前行业对运营岗位分类的惯用套路。
我的判断是大家对这个岗位的理解没有进阶,还处于对大公司的模仿阶段。
毕竟由黄有璨提出来的,对运营的正确认识——
一项围绕着某项业务,借由通过各类互联网手段来建立与用户间的联系,最终实现用户增长、用户活跃度提升或是获得收入等各种特定目的的职能。
这种说法还是在去年刚刚发起的。
我对这段话的理解其实就是四个词:
全栈运营。
所以我将复杂的多维度运营关系总结到全栈运营这一个文件夹里。
然后再由此下探到活动、文案、推广、数据等各种手段。
这其实是在提醒我,运营不仅要明白其中某一个模块。
还需要以全栈的思维学习运营,等同于全栈工程师的全局性思维。
现代化的项目,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构成,我们需要一个人来掌控全局,他不需要是各种技术的资深专家,但他需要熟悉到各种技术。
对于一个团队特别是互联网企业来说,有一个全局性思维的人非常非常重要。
运营也是如此。
尤其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全栈工程师的价值是非常大的,创业公司不可能像大公司一样,各方面的人才都有。
所以需要一个多面手,各种活都能一肩挑,独挡多面的万金油。
对于创业公司,不可能说前端后端客户端各种人才全都备齐了。
很多工作请人又不饱和,不请人又没法做,外包又不放心质量,所以全栈工程师是省钱的一妙招。
虽然说全栈工程师工资会比一般的工程师会高很多,但综合下来,成本会低很多。
所以我把全栈运营作为其中一个目标文件夹,和它相关的信息都会归档到这个里面。
二、产品经理
我大学毕业的第一份工作是产品经理。
那个时候还处于行业、岗位、认知都比较初级的阶段,初级到什么程度呢。
这么说吧,一套产品的原型图我们两个产品经理是用PPT“拼”出来的。
没有Axure,没有元器件,没有交互动作。
这里可以给准备找产品岗相关工作的同学一点点忠告。
产品经理真的不是经理,更多时候你其实是一个人。
它需要你有很强的逻辑思维来梳理产品,需要有很强的洞察力和同理心去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
当然还要耐得住寂寞。
由于产品岗的发展比运营岗成熟,我在这里不做过多赘述。
关于产品经理的培训也早于运营岗的培训很多年,大家可以在网络上查到各种各样详细的解释。
当然主要还是因为自己不专业,我是一名业余的产品经理。
为了跟上产品岗位需求的脚步,在这个阶段里,我的目标是围绕产品经理建设的。
所以产品经理是很早期的一个目标文件夹。
包括UI、交互、流程图、prd、市场分析等等一系列资料都保存在这里。
最好懂一些编程语言。
尽管“产品经理到底要不要懂技术?”这个问题过去很多年还是经常听到有人提起。
毕竟产品经理需要和研发长期打交道,懂一些肯定是加分项。
有效沟通这件事不是用你擅长的语言去和别人讲一件他不懂的事情。
如果你能用一种对方能听得懂的语言和他交流,触动的是他的大脑;
用他的母语和他交流,触动的是他的内心。
最近我也在补足技术方面的知识。
对于产品经理的未来发展,大家可以关注一个岗位——
策略产品经理。
有一种说法是策略产品要上懂创作内容,中懂算法模型,下懂商业逻辑。
以前我们更注重跟随用户的脚步,满足他们的一切需求。
现在我们需要花时间去研究用户需求与商业目的的最佳平衡点。
毕竟企业还是要赚钱。
我在产品经理这个下属专门为策略产品经理建立了一套文件。
三、新媒体/管理知识
一开始新媒体是归属在运营目标文件夹里的。
把新媒体单独拉出来作为一个单独的目标文件夹相信大多数人都不会有歧义。
新媒体是传统行业与互联网联结触手可及的手段。
它可以让每一家使用了新媒体工具的传统企业看起来像一个互联网+公司。
营销成本越来越贵,每一家互联网公司也都希望自己有强有力的新媒体渠道。
再加上媒体业务本身就可以自立门户。
所以在这个目标文件夹里可以看到各种关于微信公众号、阅读分析、粉丝裂变、社群营销、社交货币的收藏。
当然,哪怕听过很多道理这一生依旧很难度过。
薛之谦: 在这个时代根本就没有怀才不遇,红就一定要红的有尊严,因为这不是八十年代,不会有一个伟大的诗人在马路边上修轮胎,一修就是一辈子根本就没有人发现他,你只需要在修轮胎的时候,发一个朋友圈,你的朋友就会知道,你是一个伟大的诗人,然后再把你介绍给世人,这个世界上的自媒体,已经足够承载任何一种形式的才华,但关键是你必须真的具备才华。
随后在行业里多泡了几年,从对产品的局部负责,变成了要对整个产品负责。
从对自己负责,变成了对团队负责。
需要提升一点领导力。
所以就有了管理知识这个目标文件夹。
里面包含像一些大到KPI的制定,OKR如何运用,小到面试应该问什么样的问题,都会帮助我在做管理的时候带入一些新的思考。
由于近两年自己创业的缘故,还会关注到一些股权、期权、VC、BP的信息。
以上这四个目标文件夹,我统一把它们划分到理论知识这个范畴。
毕竟这些信息都是纸上谈兵。
实践是很重要的!
一群聪明人做事,错了都可以回到正确轨道,而另一群人却在原地讨论,永远都不会开始。
企业经历这个目标文件夹比前面提到的理论知识复杂的是——
前者需要自行记录,后者只需要你看到了一键收藏就可以了。
所以足见实践的复杂。
它往往比你看到听到的理论知识强劲百倍,但不代表理论知识不重要。
理论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
实践佐证理论,理论总结实践。
我把企业经历按照时间轴排列,同时也可以见证自己的成长。
里面还包含最近三年的创业过程,每一年回看都有不一样的思考,最近想逼自己将这一段做个梳理,还在思考比较好的角度。
笔记工具就像人类的第二个大脑。
A类目标文件夹和B类目标文件夹组合到一起,基本可以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处理器。
基本上到这一步,很多人会觉得自己的能力和知识储备已经够了。
我在这里加上互联网行业动态这一目标文件夹,也是因为很多时候发现自己很吃力。
这种吃力不是你跑1000米跑一半跑不动了。
是根本看不到终点。
或者不知道自己在第几赛道,对手是谁,对手在哪里。
未知是人类最大的恐惧。
其实是自己对外部环境了解甚少,对这个行业了解甚少。
前段时间看到新榜发了一条新闻——
《95后小哥公众号创业失败,深夜送外卖还债:以后还是想做新媒体》。
看完他的故事其实挺心酸的,也会被他的毅力所感动。
也相信他的能力一定不会差,但是如果可以跳出限制圈,是否会另辟蹊径?
所谓干一行爱一行,你必须要了解一个行业的趋势。
当然也不一定非得是互联网行业,它可以是任何一个你所处的行业、环境、背景、局势。
互联网行业这个盘很大,不可能面面俱到,行业动态会包含内容、社交、媒体、教育等几个方向。
它正好对应我在前面的从业经历。
每换一家公司,我都会在行业动态这个目标文件夹里加上关于这个领域的子文件夹。
方便对应思考。
剩下的两个目标文件夹:独立思考和文艺复兴。
独立思考是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一个能力。
这里最新收录的一篇文章是——
《冯小刚「十问崔永元」里的逻辑谬误》
这篇文章对于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治疗效果。
对于媒体可能是流量,对于网名可能是消遣,对于别有用心的人可能是刽子手。
对于我而言,它训练了我独立思考的能力。
里面提到的一个核心观点是:
逻辑,一直是我们国家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
我们从小就缺乏逻辑教育和训练。
导致的结果是,中国人普遍“逻辑差”、“不讲理”,理所当然容易“ 被洗脑”、“被忽悠”。
所以它应该待在独立思考这个目标文件夹里。
最后是文艺复兴。
为什么叫文艺复兴?这里有一个故事。
韩寒的《独唱团》一开始叫《文艺复兴》,申报的时候被毙了,才改名《独唱团》。
年初的时候发过一篇文章《2017年那些让我独立思考的段子》,就出自这个目标文件夹。
我一直有记录段子的习惯。
以前会用纸和笔记录。
有了互联网以后用印象笔记,印象笔记用的不顺改用有道云笔记。
这句话听起来有点像广告。
包括一些王小波啦,王朔啦,韩寒啦。
有的是小说里的,有的是电影里的,有的是一个人说的一句话,有的是一首歌的一条评论。
都不怀好意的躺在那里。
等候时机。
在某一个需要抖机灵的晚上。将它们用上。
网友评论